不當得利訴訟時效三年何時開始(不當得利三種情況可以不返還)
訴訟時效二年改三年何時開始
2017年10月1日。
根據查詢百度律臨網顯示,訴訟時效二年改三年是2017年10月1日開始實施,在此前訴訟時效(兩年)已經屆滿的,新規定的三年訴訟時效沒有溯及力,訴訟時效已經屆滿,不可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
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為三年。
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是3年,這時候適用的是民法典的普通訴訟時效。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定,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一般是從當事人一方知道或者應該知道事實屬于不當得利,以及知道對方當事人之日開始進行計算。
訴訟時效起算時點的確定,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
1、主觀標準,即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時開始起算;
2、客觀標準,即從救濟權發生或可得行使之時起算??陀^標準不受權利人知與不知的影響,有利于實踐訴訟時效制度維護交易安全的規范目的。
如果需要行使不當得利請求權,必須要符合下列兩個條件:
1、受損人知道或者應該知道不當得利事實的存在;
2、受損人知道或者應該知道受益人是誰;
以上兩個條件必須要同時具備,時效才能開始計算。
綜上所述,在司法實踐中,如原告通過一定外在表示向被告主張返還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從此時開始計算。此種情況下,以雙方當事人意見一致或一方提供有效證據證明時確定。如原告未有表示,則考察其何時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該種情況下,有關法律法規如對從事一定行為作出相應規定的,并且從事該行為按常理能夠發現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的,則該行為依法應當作出之時即為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的時點。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訴訟時效三年何時開始
訴訟時效的起算點:
1、約定分期還款的約定同一借款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2、約定一次性還款的約定借款到期一次性還款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約定的還款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3、未約定還款期限的未約定還款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但借款人在出借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借款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
【拓展內容】訴訟時效的中斷所謂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而重新計算的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可以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申請仲裁;2、申請支付令;3、申請破產、申報破產債權;4、為主張權利而申請宣告義務人失蹤或死亡;5、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6、申請強制執行;7、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被通知參加訴訟;8、在訴訟中主張抵銷;9、其他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項。訴訟時效的中斷沒有次數限制,以最后一次中斷的證據為準,但必須切記的是,訴訟時效不管中斷多少次,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不得超過20年。
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是幾年
不當得利訴訟時效為3年。絕大多數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應適用于普通訴訟時效,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3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規定,在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和對方當事人之日起計算。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行使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受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的存在;二是受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益人,兩個條件要同時具備時效才能起算。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當得利案件應當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只有涉及不動產的案件才能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不當得利過了三年就失效了?
法律主觀:
1、《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2、法院判決書上會載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歸還。”,(1)一審判決的生效時間是判決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十五日內沒上訴就生效,也就是說一審敗訴的歸還期是25天,15天的上訴期和10天的履行期。,(2)二審判決,送達當事人立即生效。歸還期就是10天。,不當得利具備以下法律特征:,1、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2、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3、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后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后,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不當得利的成立要件有:一方取得財產利益;一方受有損失;取得利益與所受損失間有因果關系;沒有法律上的根據。,1、一方取得財產利益,一方取得財產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實結果而獲得了或增加了財產或利益上的積累。受益人獲得的利益限于財產利益,即可以用金錢價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屬于這里的利益范疇。判斷受益人是否受有財產利益,一般以其現在的財產或利益和如無與他人之間發生利益變動所應有的財產或利益總額相比較而決定。,2、一方受有損失,僅僅有一方受有財產上的利益,而未給他人帶來任何損失,不成立不當得利。,3、利益與損失的因果關系,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損人所受損失間的因果關系,是指受損人的損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損人的損失與受益人的受益,范圍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損失,或損失大于受益,均無不可,它只影響受益人返還義務的范圍。,4、沒有法律上的根據,取得利益致他人損失,之所以成立不當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無法律上的根據。
法律客觀: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二條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
義務人已經自愿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不當得利是否可以起訴
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是三年,可以起訴。但是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九條 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后對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抗辯事由成立的,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