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河工程款(萬福河復航工程)
萬福河三期工程起點與終點在哪里
萬福河三期工程起點為新萬福河巨野關橋閘下400米,終點為新萬福河河口。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萬福河三期工程橫跨菏澤、濟寧兩市五個縣區,起點為新萬福河巨野關橋閘下400米,終點為新萬福河河口,全長61.3千米,菏澤段約20千米,總投資21.24億元。
新萬福河2022年秋后還挖嗎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新萬福河2022年秋后不挖。2022年菏澤的萬福河航道一期是菏澤市建成的第二條航道,全長61.3公里,其中菏澤段約20公里;航道設計水深4.5米,能通行千噸級的貨輪,2023年還將開工建設新萬福河航道的二期工程,全長預計是23.5公里。具體消息可關注官方網站,獲得第一手權威信息。
萬福河挖河有沒有什么工程項目
有。根據查詢菏澤市人民政府官網顯示,2023年6月13日萬福河正式開挖,主要建設項目為航道土方疏浚和護岸工程。新萬福河航道巨野縣內全長20.6公里,正進行基槽開挖和斷面典型施工,按照設計要求,挖深達到標高29.3米,寬度45米。為保證工期,挖機分為三班倒,提高工作效率。
萬福河的歷代建設
萬福河,系古濟水分支菏水,受黃河決口泛濫及南北運河開發影響,河道變遷頻繁。 道光年間(1821-1851年),萬福河在金鄉北相繼決口,沖成南北大溜,自萬福河右岸隋村決口處向東北流,至旗桿張莊分兩股:一向東北至張橋出金鄉縣入濟寧境,至三汊河入南陽湖,稱北大溜;一向東行經劉油房入魚臺縣境,過相里集折向東北入濟寧境,于九子集入南陽湖,稱南大溜。
同治年間(1862-1875年),金鄉、魚臺、濟寧3縣人民,不堪忍受連年漫溢淹沒之苦,自發廂修大溜兩岸堤防,束水入湖,從此南、北大溜成為萬福河固定分洪道,且溜道泄量約占全河泄量的七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湖西水系進行調整,使萬福河水系發生了根本變化。1953年,疏浚萬福河干流大沙河入口以下段,由湖西專署組織6縣民工7.4萬人,疏浚河道35公里。1956-1958年,按淮委編制的《萬福河流域除澇規劃》,由省水利廳統一安排,濟寧、菏澤兩專區出工,對萬福河干流進行較大規模治理,開挖劉堂壩至南陽湖段南大溜29.2公里,劉堂壩以上至定陶縣油小樓51公里,利用原河道裁彎取直、擴大治理,與劉堂壩以下南大溜相接稱新萬福河;大沙河入口以下萬福河原河段,稱老萬福河;隋林、劉堂兩壩拆除,北大溜于方廟堵閉,不再承擔萬福河分洪,成為獨流入湖排澇河道。
1960-1962年,自定陶新河入口向西延長到菏澤縣呂陵店,此段曾稱黃萬運河。1965年又上延至東明縣魚沃河口,此段曾稱東明新河。使新萬福河全長達128公里,流域面積5178平方公里。
建國后至1966年,萬福河演變成新、老萬福河和北大溜3條獨流入湖河道。這一時期對萬福河的治理,雖對減輕上游地區的澇災有一定效果,但導致洪水來量增加,下游嚴重淤積,排水能力逐年降低,加之南陽湖阻水障礙較多,排泄不暢,加重了下游洪、澇、堿災害?!¤b于此,遂調整萬福河水系開挖東魚河。1970年東魚河北支治理工程竣工后,于定陶縣大薛莊截萬福河干流,將上游1443平方公里流域面積截入東魚河。截流處以下至湖口,即今萬福河,流域面積為1283平方公里?!∽?970年春東魚河北支截流后,開始對萬福河進行除害興利相結合的綜合治理。1970年冬,菏澤專區組織民工20萬人治理萬福河,施工段上至東明縣王二寨,下至濟菏邊界,長1093公里,其中屬于東魚河北支截流上段73公里,按“三年一遇除澇,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馬莊閘以下按六級航道開挖,共完成土方1140萬立方米。下游濟寧段施工,自菏濟邊界至湖口長38公里挖河筑堤,全部由金鄉縣承擔。
1971年12月~1973年1月分三期進行,共出工10.3萬人次,完成土方499萬立方米。同時在萬福河上建成了成武縣官橋、巨野縣馮集、金鄉縣湘子廟3座節制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