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殺人怎么處理(精神病患者能徹底治愈嗎)
精神病殺人怎么判
精神病人在殺人案件中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減輕刑罰。根據《刑法》相關規定,經鑒定為有限定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減輕或免除刑罰;而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則不承擔刑事責任。
精神病人在殺人案件中的法律責任問題,既涉及到是否存在犯罪行為,也涉及到罪刑相適應的問題。根據《刑法》規定,如果精神病人具有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不能認識自己的行為和性質,就不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是有限定刑事責任能力,則應減輕刑罰。在司法實踐中,判定精神病人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有賴于司法鑒定。法院可以委托專門的司法鑒定機構對疑似精神病人進行鑒定,以確定其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如果被鑒定為具有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則不承擔刑事責任,但需要接受強制醫療治療;如果是有限定刑事責任能力,則可以減輕刑罰。
如果精神病人殺人后被判定無刑事責任能力,是否可以向被害人家屬賠償?如果精神病人被判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則不承擔刑事責任,也不會受到刑罰。因此,其無需向被害人家屬作出賠償。但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病人的行為仍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和人身損失,對其進行強制醫療和治療,以盡可能減少類似事件發生的概率,也是必要的措施。
精神病人在殺人案件中的法律責任問題需要經過司法鑒定,確定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并根據調查取證、量刑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判定其罪刑相適應。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精神病人能夠減輕刑罰,但其仍然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以保障社會公正和穩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一百四十五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后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精神病拿刀砍人怎么處理
病情分析:精神病人拿刀傷人處理方式有主動避讓或者采用有效的方法予以制止。精神病人在發病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舉止,對他人會造成難以預估的傷害,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強制醫療。
殺人的是精神病該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有兩種情況:1、精神病人殺人要先經過醫學鑒定,看精神病人是否處于病發期,屬于病發期殺人根據現行的法律不對精神病人處于刑罰,由政府移交精神病院。其監護人賠償受害人家屬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失費等經濟損失。2、如果不屬于病發期殺人??梢砸罁室鈿⑷俗锾岢龉V,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精神病殺人應該如何判刑
法律分析: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第一、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不負刑事責任;第二、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三、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精神病殺人怎樣判刑
法律分析: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十七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精神病傷人怎么定罪
法律分析:精神病殺人的判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判斷。1、精神病人在發病期間殺人的,不負刑事責任;2、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去不知道有精神病的成年人,精神病突發時致人損害的,由本人承擔 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的危害后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精神病人行兇傷人怎么處理
精神病人行兇傷人應立刻報警。
【法律分析】
這是因為精神病人的危害行為,缺乏犯罪構成的主觀要件,精神病人由于不具有辨別是非、判斷善惡以及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其對自己的行為,就談不上故意或過失,沒有主觀上的罪過;對于間歇性的精神病人犯罪,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在其頭腦清醒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對尚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間歇性精神病人無力承擔民事賠償的,由其監護人來履行賠償,對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需要綜合判斷,不能認為患有精神病就一律認定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應根據各種精神病的不同性質、病程的不同階段,臨床表現等具體分析有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精神病持刀砍人怎么處理
精神病人殺人不負刑責,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精神病人犯罪,第二必須是在不能辯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實施犯罪,第三是必須經法定程序鑒定。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精神病人只有在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犯罪,才能免于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即使是免于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也不會完全自由。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予以強制醫療。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1、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所以,精神病人砍人要看當時的精神狀態是否是“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情況下,如果有證據證明他當時能辨認或控制自己的行為,則要負完全刑事責任。
3、至于他是否為精神病人,應以專業機構作出的鑒定為準。但請注意,負完全刑事責任并不意味著受到的懲罰也和一般人一樣,刑法中講“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所以也不一定要坐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精神病砍人法律怎么處置
精神病人殺人的處罰要根據殺人時的精神狀態來量刑的。在發病狀態下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殺人也要判刑,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當然,在精神正常時殺人也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
精神病患者殺人后是否承擔刑事責任,需要進行精神病司法鑒定才能確定。對精神病人的鑒定結果,通常有三種情況: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部分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完全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鑒定人進行鑒定后,應當寫出鑒定結論,并且簽名。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論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后,應當寫出鑒定結論,并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精神病人殺人不負刑責,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精神病人犯罪,第二必須是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實施犯罪,第三是必須經法定程序鑒定。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在刑法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都要負刑事責任,只有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才不承擔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未發病時犯罪也要負刑事責任。相對來說,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民事賠償,由其監護人承擔。如精神病人有財產的,先拿這部分財產來賠償,不足部分再由監護人補充賠償。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精神病人殺人該不該判刑
【法律分析】
精神病人殺人,需要做司法鑒定,確認事發時屬于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還是完全行為能力。如果確定事發時完全行為能力,那么和普通人一樣處理;如果是限制行為能力,同樣會觸犯刑法,但應當減輕處罰;如果確系無行為能力,那么嫌疑人不受刑事處罰,但應當由其財產及其監護人來予以賠償受害人及其家屬民事損失。還有一點,精神病人發作時攻擊別人,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被攻擊人和群眾可以予以制止,屬于正當防衛,如果精神病人的攻擊可能造成人員死亡,被害人反擊造成精神病人傷亡的,構成正當防衛,不負法律責任。也就是說,精神病人發作傷人時,也構成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可以實施正當防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