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死了判死刑還要賠償嗎(故意殺死了判死刑還要賠償嗎2023年)
殺了人判死刑,還需要賠錢嗎
故意殺人案的嫌疑人被判刑以后,當然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刑事責任跟民事賠償責任本身就不沖突,如果受害人已經死亡,作為受害人的家屬,可以要求嫌疑人支付賠償金,嫌疑人拒絕賠償的家屬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案件中殺人犯判死刑還用賠償錢嗎
一、刑事案件中殺人犯判死刑還用賠償錢嗎?
殺人犯判死刑后也需要賠錢。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二、故意殺人罪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狀怎么寫?
1、首部應當寫明:
(1)文書名稱,即“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2)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職業(yè)或者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
2、正文應當寫明:
(1)訴訟請求;
(2)事實與理由;
(3)證明損失的證據等。
訴訟請求,應當寫明請求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賠償的項目和具體數額。事實,應當寫明因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犯罪行為給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造成實際經濟損失的情況。理由,應當根據有關法律規(guī)定,寫明為什么應當電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承擔民事責任。證明損失的證據,應當一一列明名稱、種類及來源。
3、尾部應當寫明:
(1)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稱
(2)附帶民事起訴狀的份數;
(3)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簽名或者蓋章;
(4)具狀時間。
在故意殺人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家屬可以放棄民事追償權,但絕不代表判死刑就可以制度免于追究民事賠償責任。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也是犯罪嫌疑人應盡的義務,支付賠償金和判死刑之間不是可以相互交換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判死刑了還要賠錢嗎
判處死刑還要賠償。
民事賠償應由其法定繼承人在所繼續(xù)的遺產范圍之內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被告承擔賠償責任,一般如果被告人要爭取從輕、減輕希望和受害方達成賠償諒解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法院主持調解,要求被告人方依據人身損害賠償標準賠償死亡賠償金等;如果無法達成賠償諒解,法院調解不成,一般法院只判物質損失,賠償金額不高。
刑事犯罪死亡賠償金規(guī)定如下:
1、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被告需要賠償被害人相應的醫(yī)療費用、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用等,這些費用標準為死者所在地人均可支配收入;
2、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犯罪分子被判處死緩后的后果:
1、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2年期滿以后,減為25年有期徒刑;
2、在死刑緩期執(zhí)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2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zhí)行死刑。
綜上所述,判處死刑還要賠償。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六條
【賠償經濟損失與民事優(yōu)先原則】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殺了人判死刑,還需要賠錢嗎
法律主觀:
殺人要賠錢,行為人故意殺人構成犯罪的,不僅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接受相應的刑事處罰,還應當對受害人賠償相應的喪葬費與死亡賠償金等,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68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殺人被判刑還要賠償嗎
法律分析: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行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被依法判處刑罰的,依然需要履行賠償責任。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并提起具體的賠償要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請問故意殺人判處死刑就不用民事賠償了嗎?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解答如下:
需看具體案件具體情況,一般情況下會附帶民事賠償的。以被告?zhèn)€人財產為賠償的限度。一般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同時都被宣判沒收個人財產的,那么沒有財產了,就無從賠償了!被告人被執(zhí)行了死刑,其家屬沒有該案民事賠償的義務!
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罪犯在犯罪時給受害人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追究罪犯的民事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guī)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第一百條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第一百零一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
綜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故意殺人坐牢還會賠償死者嗎?
故意殺人被判刑還要賠償。
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根據《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請問故意殺人判處死刑就不用民事賠償了嗎?
故意殺人判處死刑,還是需要進行民事賠償的。
【法律分析】
作為被執(zhí)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遺產償還債務。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是兩回事,刑罰處罰不能免除民事責任。作為被執(zhí)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遺產償還債務,財產的多余部分才能作為遺產。各地、本人的情況不同賠償數額相差懸殊,除賠償搶救期間醫(yī)療費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如由死者生前撫養(yǎng)的被扶養(yǎng)人)、死亡賠償金、護理費、伙食補助費、營養(yǎng)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1、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2、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根據扶養(yǎng)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扶養(yǎng)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yǎng)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被扶養(yǎng)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yǎng)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yǎng)人還有其他扶養(yǎng)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yǎng)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3、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具體數額根據死者的戶口,當地統(tǒng)計數據,被撫養(yǎng)人的人數、年齡,當地生活水平等綜合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作為被執(zhí)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遺產償還債務。作為被執(zhí)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由其權利義務承受人履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