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
特邀律师

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責任有哪些
1、全部責任。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應當承擔全部責任,其他方不負擔事故的責任。2、平等責任。雙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相稱的,雙方負平等責任。
交通事故責任是當事人需要承擔的,交通責任的類型不惟一,那交通事故中的責任都有哪些?交通事故責任會根據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來劃分,那交通事故責任如何劃分?本文將對上述兩個問題分別進行闡述,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一、交通事故中的責任都有哪些
(一)全部責任。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應當承擔全部責任,其他方不負擔事故的責任。
(二)平等責任。雙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相稱的,雙方負平等責任。
(三)主次責任。雙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負主要責任,另一方負次要責任。
(四)三方以上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事故的,根據各自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劃分責任。
(五)推定責任
1、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2、當事人一方有前提報案而未報案的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3、當事人各方有前提報案而均未報案或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平等責任。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應當負主要責任,非機動車,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
二、交通事故責任如何劃分
(一)一方當事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責任認定需負全部責任:
1、逃逸導致事故事實無法查明的;
2、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
3、在交叉路口遇到紅燈繼續通行的;
4、機動車穿越道路或者隔離設施的;
5、機動車違章進入非機動車車道;
6、機動車在人行道刮撞行人的;
7、機動車刮撞依法走人行橫道行人的;
8、未避讓警車等執行緊急任務車輛;
9、車輛裝載物遺灑導致事故;
10、倒車時與車后車輛發生事故;
11、非機動車逆行發生交通事故的;
12、非機動車超越其它車發生交通事故的。
(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如有以下情形,無需負任何責任:
1、各方當事人均無導致交通事故的過錯行為,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當事人均為無責任。
2、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其他方為無責任;
3、一方當事人有過錯,其他當事人無過錯的,有過錯的為全部責任,無過錯的為無責任;
這里的過錯指的是在事故的發生過程中有無故意或過失的行為。
(三)快速處理機動車交通事故
在市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上,機動車之間發生的造成車物損失或者人員輕微傷,且車輛能移動的交通事故,事故雙方可以自行協商解決。
一方當事人有下列情形,另一方當事人無下列情形的,有下列情形的一方為全部責任:
1、追尾的;
2、逆行的;
3、倒車的;
4、溜車的;
5、開關車門的;
6、違反交通信號的;
7、未按規定讓行的;
8、依法應負全部責任的其他情形。
不符合前款規定的,事故雙方當事人需負同等責任。
交通事故中肇事人得承擔相應的責任,不同的交通事故,肇事人承擔的責任不同,承擔責任的大小也不同。此外,有關交通事故的其他問題,如交通事故中車輛何時可免責、交通事故中車輛要擔多少責等,本文限于篇幅對此不多作討論。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上述問題時,向律師進行咨詢不失為一種選擇,相信專業的律師會為您帶來專業的解讀。
發生交通事故需要承擔行政責任有哪些
1、造成特大事故,負次要責任以上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或者1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并處吊銷證。2、造成重大事故,負以上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或者1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并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由于多數交通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其中至少有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導致的,因此對交通事故進行處理是一方面的,與此同時還需要追究違章一方的法律責任,也就是進行行政處罰。那么交通事故的行政處罰有哪些呢?我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交通事故的行政處罰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的規定,交通行政處罰分為:口頭警告,暫扣或者吊銷機動車證。行政處罰運用與執行
道路運輸違法行為的當事人發生兩項以上違法行為的,應分別處罰。
對當事人在同一運輸過程中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道路運政機構對道路運輸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時,應責令違法行為當事人立即改正或限期改正。
限期改正的,道路運政機構必要時可以暫扣道路運輸牌證,簽發待理證,允許車輛繼續營運,并指定違法行為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改正,并接受道路運政機構的檢查。
道路運輸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上述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道路運政機構實行行政處罰的程序和文書按《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執行。
當事人自接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十五天內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道路運政機構可每日按罰款額的3%加處罰款或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
二、對交通行政處罰不服的怎么做
當事人對于交通行政處罰不服的,有兩種方式可以提出異議:一種是行政復議、一種是行政訴訟。在復議或者訴訟期間不停止處罰的執行。
當事人對行政機關所作出的行政決定不服的,可以向有復議權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具體復議的機關是:
1、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依法設立的交通管理排除機構依據法律法規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當事人可以向設立該排除機構的交通主管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2、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依法設立的交通管理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授權,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管理機構的交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3、對省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交通部直屬海事管理機構的具體行政行為,長江航務管理局、珠江航務管理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交通部的具體行政行為。
提出行政復議的時間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
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的,必須提交行政復議申請,交通行政復議機構受理后出具《受理通知書》和《答復通知書》,被申請復議的行政機關在10日內提供答復書和相關證據。復議機關進行書面審理,在60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向申請人和被申請人送達《交通行政復議決定書》。
申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提起訴訟。
如果沒有行政復議前置的,當事人也可以在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也就是不經過行政復議直接進入訴訟。
當事人如果對一審法院的判決不服的,在判決書收到之日次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交警在對機動車駕駛者做出行政處罰的時候,必須要依法作出。正所謂法無授權即禁止,不能自己想當然的對行為人作出具體行政處罰。而一般交警采取的交通事故的行政處罰包括了上述幾種。
交通事故中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
違反交通規則、不合理駕駛行為。
1、當事人違反了交通規則,比如超速、闖紅燈、逆向行駛等,造成事故,則會被認定為有一定的法律責任。
2、當事人在駕駛過程中存在不合理的駕駛行為,如酒駕、疲勞駕駛、使用手機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也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交通事故肇事司機全責的法律責任
法律主觀:
交通事故責任劃分為,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1,主要責任,因駕駛人違章發生交通事故或重大交通事故使人死亡或者受傷的應負全部責任,駕駛證吊銷二年2,同等責任是駕駛人雙方都出現違章發生交通事故的雙方應屬于同等責任,駕駛證扣12分或者不扣分3,次要責任人是對方違章發生交通事故是對方受傷或死亡的應負次要責任,駕駛證扣12分或者不扣分因此,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并且是全責的情況下,通常會被依法進行相應的賠償,存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還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最少也會被依法吊銷駕照
法律客觀:
一、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這里所說"責任"是指民事責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賠償責任。法律將該責任確定為推定過錯責任。由于當事人逃逸導致事故現場遭到破壞,使交管部門對事故責任難以認定,首先推定其有過錯,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若其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才可減輕其責任,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舉證責任。二、行政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規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該規定是對交通事故逃逸人員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將被吊銷駕照且終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論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三、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屬情節加重犯,刑法將此規定了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殺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如全國關注的鄭州市公安局民警張金柱交通肇事案。張在駕車行駛時因車速過快,將騎自行車的蘇東海和其兒子蘇磊撞得飛彈起來摔倒在地,同時將蘇的自行車掛在肇事車下。沿途群眾不斷驚呼,張仍瘋狂逃跑,將蘇東海掛在車上拖行1.5公里后被武警和群眾截獲才被迫停下。最終蘇東海重傷,蘇磊經搶救無效死亡。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張死刑,以交通肇事罪判處三年有期徒刑,數罪并罰執行死刑。二、行政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規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該規定是對交通事故逃逸人員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將被吊銷駕照且終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論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三、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屬情節加重犯,刑法將此規定了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殺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如全國關注的鄭州市公安局民警張金柱交通肇事案。張在駕車行駛時因車速過快,將騎自行車的蘇東海和其兒子蘇磊撞得飛彈起來摔倒在地,同時將蘇的自行車掛在肇事車下。沿途群眾不斷驚呼,張仍瘋狂逃跑,將蘇東海掛在車上拖行1.5公里后被武警和群眾截獲才被迫停下。最終蘇東海重傷,蘇磊經搶救無效死亡。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張死刑,以交通肇事罪判處三年有期徒刑,數罪并罰執行死刑。
交通事故中承擔全部責任的有哪些情形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承擔全部責任,主要是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產生,例如因當事人追尾前車、逆向形式、沖紅燈、闖單行道等情況下導致事故發生,那么當事人是需要負責交通事故里面全部責任的。
考慮到交通事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具體責任認定還需根據交通事故處理人員判斷為準。
一、法律明確交通事故責任規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六條(1)明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省級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細則或者標準。
二、交通事故全責認定以當地文件為準
以北京為例子,當地發布《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簡易程序處理規定》第十三、十四條(2)提及到,
一方當事人有下列情形的,為全部責任。
(一)當事人駕駛車輛在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遇紅燈繼續通行的;
(二)當事人駕駛機動車越過施劃有禁止穿越的道路中心線或者隔離設施,與道路上的其他車輛或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
(三)當事人駕駛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或非機動車通行范圍內,刮撞同向行駛非機動車的;
(四)當事人駕駛車輛在人行道或行人通行范圍內刮撞行人的;
(五)當事人駕駛車輛刮撞依法在人行橫道內通行的行人的;
(六)當事人駕駛車輛未避讓執行緊急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的;
(七)當事人所駕駛車輛的裝載物發生遺灑、飄散,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
(八)當事人駕駛機動車倒車時,與車后其它車輛、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
(九)當事人駕駛非機動車在非機動車道逆行,與順向行駛的非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
(十)當事人駕駛非機動車在非機動車道超越同向行駛的非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
(十一)車輛單方發生交通事故的。
一方當事人有下列情形,另一方當事人無下列情形的,有下列情形的一方為全部責任;雙方當事人均有下列情形的,為同等責任:
(一)機動車追撞前方同車道行駛的機動車尾部的;
(二)機動車變更車道時,影響相關車道內行駛的機動車正常行駛的;
(三)機動車在沒有中心隔離設施或者沒有中心線的道路上會車時,有障礙的一方未讓無障礙的一方先行的;但有障礙的一方已駛入障礙路段,無障礙一方未駛入時,無障礙一方未讓有障礙的一方先行的;
(四)機動車在沒有中心隔離設施或者沒有中心線的道路上會車時,下坡車未讓上坡車先行的;但下坡車已行至中途而上坡車未上坡時,上坡車未讓下坡車先行的;
(五)機動車在沒有中心隔離設施或者沒有中心線的狹窄山路上會車時,靠山體的一方未讓不靠山體的一方先行的;
(六)機動車超越前方正在左轉彎的機動車的;
(七)機動車超越前方正在掉頭的機動車的;
(八)機動車超越前方正在超車的機動車的;
(九)機動車與對面駛來的機動車有會車可能時超車的;
(十)機動車行經交叉路口、窄橋、彎道、陡坡、隧道時超車的;
(十一)機動車在沒有中心線或者同方向只有一條機動車道的道路上,從前車右側超越的;
(十二)機動車在沒有禁止掉頭標志、標線的地方掉頭時,未讓正常行駛車輛先行的;
(十三)機動車在有禁止掉頭標志、標線的地方以及在人行橫道、橋梁、陡坡、隧道掉頭的;(十四)機動車溜車的;
(十五)機動車違反規定在專用車道內行駛的;
(十六)機動車違反裝載規定,致使貨物超長、超寬、超高部分造成交通事故的;
(十七)機動車違反交通信號指示方向行駛的;
(十八)機動車開關車門時造成交通事故的;
(十九)機動車在設有主、輔路的道路上,進主路時未按規定讓行的;
(二十)機動車在設有主、輔路的道路上,輔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未按規定讓行出主路的機動車的;
(二十一)機動車進出或者穿越道路,未按規定讓行的;
(二十二)機動車借道進出停車場或者道路停車泊位,妨礙其他車輛正常通行的;
(二十三)機動車在道路上進行維修、養護等作業時,未按規定使用黃色標志燈、危險報警閃光燈、箭頭指示燈的;
(二十四)機動車違反牽引規定的;
(二十五)機動車駛入禁止通行的道路的;
(二十六)機動車未避讓遇障礙無法通行借用相鄰機動車道通行的非機動車的;
(二十七)準備進入環行路口的機動車未讓已在路口內的機動車先行的;
(二十八)車輛違反規定進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封閉道路的;
(二十九)車輛在沒有施劃禁止穿越的道路中心線或者沒有隔離設施的道路上駛入逆行,與相對行駛的車輛或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
(三十)車輛通過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遇放行信號時,未讓先于本放行信號放行的車輛先行的;
(三十一)車輛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或者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時,未讓交通標志、交通標線規定優先通行的車輛先行的;
(三十二)車輛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或者交通警察指揮且交通標志、標線未規定優先通行的交叉路口時,未讓右方道路的來車先行的;
(三十三)車輛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或者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時,轉彎的車輛未讓直行的車輛先行的;
(三十四)車輛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或者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遇相對方向來車,左轉彎車未讓直行車先行的;
(三十五)車輛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或者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時,相對方向行駛的右轉彎車未讓左轉彎車先行的;
(三十六)車輛碰撞依法暫停、停放的車輛的;
(三十七)車輛未注意避讓正在作業的道路養護車輛、工程作業車的;
(三十八)車輛遇紅燈亮時,右轉彎車輛未讓被放行的車輛先行的;
(三十九)車輛遇綠燈亮時,轉彎車輛未讓被放行的直行車輛先行的;
(四十)車輛未按照交通警察指揮通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并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對行駛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駕駛人員使用暴力或者搶控駕駛操縱裝置,干擾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駛,危及公共安全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前款規定的駕駛人員在行駛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離職守,與他人互毆或者毆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百萬購車補貼
交通事故主要責任有哪些
交通事故主要責任的情況如下:
1、在交通事故處理中,經常會看到交警的事故認定書上認定一方負主要責任。但主次最終要體現在多少比例上才有意義。實踐中,有些保險合同條款中,規定了所謂主要責任、次要責任的比例,但是也不絕對一樣,有規定主要責任是60%,也有規定是70%;
2、事實上,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比例。
交通事故責任在以下幾種情況負主要責任:
1、車輛在路口未按規定讓行事故;
2、車輛在路口未按交通信號通行事故;
3、車輛違反右側通行規定、未各行其道的事故;
4、車輛在路段未按規定讓行事故;
5、車輛未按規定變更車道、借道通行事故;
6、機動車未按規定會車、后車未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事故;
7、機動車未按規定調頭事故;
8、機動車未按規定超車事故;
9、機動車未按規定停放事故;
10、機動車違反規定裝載事故;
11、機動車未按規定行車、停車發生的乘車人事故;
12、行人未按規定通行的事故;
13、未按規定施工、作業事故;
14、未按規定設置廣告牌、管線事故。
綜上所述,交通事故主要責任方要能夠承擔起它應該承受的賠償義務,如果不承擔責任的話將可能會受到更多的處罰。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六十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事故當事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分為
交通事故當事人責任是指造成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的責任人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三類。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可能產生三種性質后果截然不同的責任:
1、因為發生了侵權行為并因此造成損害事實,這就產生民事賠償責任;
2、同時同一個行為往往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造成交通事故,這就產生了行政責任;
3、當這種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情節嚴重,造成交通事故損害后果重大時,這就產生了刑事責任。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是可以并存的。
交通事故責任怎么劃分?
交通事故責任通常分為五級: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交通事故責任的劃分是彼此對應的,即全部責任對應無責任、主要責任對應次要責任、同等責任對應同等責任。
1、全部責任和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交通事故的,該當事人應當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事故其他方當事人無責任:
(1)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負全部責任,他方無責任。
(2)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其他方當事人無違章行為的,由過錯一方當事人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3)當事人逃逸,造成現場變動、證據滅失,公安交管部門無法查證道路交通事故事實的,由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
(4)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及毀滅證據的,由其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5)駕駛機動車發生與本車有關聯的交通事故時,當事人不立即停車,不保護現場,致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事故的全部責任。
(6)當事人一方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7)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2、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
當事人一方具有以下行為的負主要責任,另一方負次要責任:
(1)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各方當事人有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負主要責任,另一方負次要責任。
(2)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各方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致使事故基本事實無法查清的,機動車方應當負主要責任,非機動車、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
(3)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后未立即停車,未保護現場,致使事故基本事實無法查清的,機動車一方負事故主要責任。
3、同等責任
因兩方(或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導致交通事故的,其行為在事故中作用相當的,負同等責任。當事人雙方具有以下行為的負同等責任:
(1)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各方當事人均有違章行為,且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基本相當的。
(2)發生交通事故后各方當事人均未立即停車,未保護現場,致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
(3)當事人各方均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
4、不確定責任
對交通事故無法查證事故事實的責任認定的,公安交管部門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載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當事人情況及調查得到的事實,但對事故責任不作認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交通肇事中的責任分為哪幾種
交通肇事中的責任主要為五種,分別如下:
1、全部責任。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應當承擔全部責任,其他方不負擔事故的責任;
2、平等責任。雙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相稱的,雙方負平等責任;
3、主次責任。雙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負主要責任,另一方負次要責任;
4、三方以上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事故的,根據各自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劃分責任;
5、推定責任:
(1)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2)當事人一方有前提報案而未報案的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3)當事人各方有前提報案而均未報案或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平等責任。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應當負主要責任,非機動車,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
法律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六十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第六十一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擔全部責任:
(一)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
為逃避法律責任追究,當事人棄車逃逸以及潛逃藏匿的,如有證據證明其他當事人也有過錯,可以適當減輕責任,但同時有證據證明逃逸當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項情形的,不予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