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工程款怎么算(門窗工程需要什么資質)
門窗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本文將介紹門窗工程量的計算規則及公式,包括鋁合金門窗、彩板組角門窗、塑鋼門窗、木門扇、卷閘門、無框窗、包鍍鋅鐵皮、包不銹鋼板、半圓形窗、無框玻璃門等多種門窗類型。
??門窗洞口面積計算
鋁合金門窗、彩板組角門窗、塑鋼門窗安裝均按洞口面積以平方米計算。各類木門窗制作安裝工程量均按門窗洞口面積以平方米計算。
??連門窗工程量分別計算
連門窗的工程量應分別計算,套用相應門、窗定額,窗的寬度算至門框外側。
??無框窗計算方法
無框窗按扇的外圍面積計算。
??卷閘門計算公式
卷閘門安裝按其洞口高度加600MM乘以門的實際寬度以平方米計算。電動裝置安裝以套計算,卷簾門上的小門安裝以扇計算,小門面積應扣除。
??包鍍鋅鐵皮計算方法
門窗扇包鍍鋅鐵皮,按門、窗洞口面積以平方米計算;門窗框包鍍鋅鐵皮,釘橡皮條、釘毛氈按圖示門窗洞口尺寸以延長米計算。
??包不銹鋼板計算方法
門窗框上包不銹鋼板均按不銹鋼板的展開面積以平方米計算。木門扇上包金屬面或軟包面均以門扇凈面積計算。
??半圓形窗計算方法
普通門窗上部有半圓形窗者,工程量應分別按普通窗和半圓窗計算,計算時以普通窗和半圓窗之間的橫框上邊線為界。
??無框玻璃門計算方法
無框玻璃門按其洞口面積計算,其中部分為固定門扇、部分為開啟門扇時,工程量應分開計算。
門窗工程量計算方法是什么?
1、門窗工程量
(1)門窗面積:洞口面積;框外圍面積。
(2)門窗個數
(3)窗玻璃:框外圍面積。
(4)窗臺板體積
(5)窗臺板模板
2、門窗工程量的方法
(1)門窗面積:洞口面積=洞口寬度*洞口高度
框外圍面積=(洞口寬度-框扣尺寸)*(洞口高度-框扣尺寸)
(2)門窗個數
(3)窗玻璃面積=框外圍面積。
(4)窗臺板體積=窗臺板截面積*窗臺板長度
(5)窗臺板模板=窗臺板的底模+窗臺板的側模
①窗臺板的側模=窗臺板側面長度×窗臺板底部外露寬度
②窗臺板側模=窗臺板側面長度之和×窗臺板高度
3、門窗工程量計算難點
計算門窗本身工程量并沒有難點,實際工程中門窗的難點在于其尺寸不同導致其他構件工程量的變化,主要體現在:
(1)過梁工程量
(2)墻體工程量
(3)內外裝修洞口側壁工程量
(4)窗臺板工程量等。
門窗工程量如何計算?
本章所述工程量快速計算的基本方法包括:練好“三個基本功”;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 靈活運用“統籌法”計算原理;充分利用“工程量計算手冊”等四項內容。在實際工作中,只要能夠熟練掌握,充分利用以上“基本方法”,就可以快速提高工程量計算業務水平。
第一節 練好“三個基本功”
練好“三個基本功”包括:提高看圖技能;熟悉常用標準圖做法;熟悉工程量計算規則,等三個方面。
一、提高看圖技能
工程量計算前的看圖,要先從頭到尾瀏覽整套圖紙,待對其設計意圖大概了解后,再選擇重點詳細看圖。在看圖過程中要著重弄清以下幾個問題:
(一)建筑圖部分
1、了解建筑物的層數和高度(包括層高和總高)、室內外高差、結構形式、縱向總長及跨度等。
2、了解工程的用料及作法,包括樓地面、屋面、門窗、墻柱面裝飾的用料及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墻厚、樓地面面層、門窗、天棚、內墻飾面等在不同的樓層上有無變化(包括材料做法、尺寸、數量等變化),以便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二)結構圖部分
1、了解基礎形式、深度、土壤類別、開挖方式(按施工方案確定)以及基礎、墻體的材料及做法。
2、了解結構設計說明中涉及工程量計算的相關內容,包括砌筑砂漿類別、強度等級,現澆和預制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的錨固和搭接規定等,以便全面領會圖紙的設計意圖,避免重算或漏算。
3、了解構件的平面布置及節點圖的索引位置,以免在計算時亂翻圖紙查找,浪費時間。
4、磚混結構要弄清圈梁有幾種截面高度,具體分布在墻體的那些部位,圈梁在陽臺及門窗洞口處截面有何變化,內外墻圈梁寬度是否一致,以便在計算圈梁體積時,按不同寬度進行分段計算。
5、帶有挑檐、陽臺、雨篷的建筑物,要弄清懸挑構件與相交的連梁或圈梁的連結關系,以便在計算時做到心中有數。
目前施工圖預算和工程量清單的編制主要是圍繞工程招投標進行的,工程發標后按照慣例,建設單位一般在三天以內要組織有關方面對圖紙進行答凝,因此,預算(或清單)編制人員在此階段應抓緊時間看圖,對圖紙中存在的問題作好記錄整理。在看圖過程中不要急于計算,避免盲目計算后又有所變化造成來回調整。但是對“門窗表”、“構件索引表”、“鋼筋明細表”中的構件以及鋼筋的規格型號、數量、尺寸,要進行復核,待圖紙答凝后,根據“圖紙答凝紀要”對圖紙進行全面修正,然后再進行計算。
計算工程量時,圖中有些部位的尺寸和標高不清楚的地方,應該用建筑圖和結構圖對照著看,比如裝飾工程在計算天棚抹灰時,要計算梁側的抹灰面積,由于建筑圖中不標注梁的截面尺寸,因此,要對照結構圖中梁的節點大樣計算。再如計算框架間砌體時,要扣除墻體上部的梁高度,其方法是按結構圖中的梁編號,查出大樣圖的梁截面尺寸,標注在梁所在軸線的墻體部位上,然后進行計算。
從事概預算工作時間不長,而又渴望提高看圖技能的初學人員,在必要時應根據工程的施工進度,分階段深入現場了解情況,用圖紙與各分項工程實體相對照,以便加深對圖紙的理解,擴展空間思維,從而快速提高看圖技能。
二、熟悉常用標準圖做法
在工程量計算過程中,時常需要查閱各種標準圖集,實在繁瑣,如果能把常用標準圖中的一些常用節點及做法,留在記憶里,在工程量計算時,不需要查閱圖集就知道其工程內容和做法,這將節省不少時間,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中常用標準圖集基本上為各省編制的民用建筑及結構標準圖集,而國標圖集以采用04G329-3《建筑物抗震構造詳圖》為最多。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經常用到某些標準圖中的常用節點及工程做法,就應該留心記下來,諸如標準圖中的門窗代號代表的項目名稱,預制過梁及預應力空心板代號表示的構件尺寸及荷載等級,樓地面工程中的水泥砂漿樓地面、水磨石樓地面、塊料樓地面及踢腳線包括的工程內容及做法,墻柱面一般抹灰的砂漿配合比及厚度,屋面保溫及卷材防水的一般做法,墻體拉結筋的節點做法,圈梁、構造柱的節點構造等,只要記住了這些常用節點做法及相應編號,以后在其他工程中再次遇到選用該圖集中相同的節點及編號時,勿須查閱圖集就可以直接計算。
標準圖中的節點及工程做法很多,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部都記住,但是為了節省計算時間,必須牢記一部分最常用的節點和工程做法,以便加快工程量計算速度。
三、熟悉工程量計算規則及項目劃分
計算工程量是通過“計算規則”這個平臺來進行的,不同的計算規則其項目劃分、計量單位、包括的工程內容及計算規定有所不同。計算工程量,根據不同的計價方式應分別采用不同的工程量計算規則。編制施工圖預算,應按預算定額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編制工程量清單,應按《計價規范》附錄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工程量清單計價,應按消耗量定額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消耗量定額”是從“預算定額”的工、料、機消耗量中移植出來的,因此,二者的項目劃分和工程量計算規則是基本相同的(以下二者簡稱為:定額),但是與《計價規范》附錄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不同,其特點區別如下:
1、項目的設置不同
定額中的項目一般是按施工工序設置的,包括的工程內容一般是單一的,工程量清單項目的設置,一般是以一個“綜合實體”考慮的,項目中一般包括多項工程內容。比如陜02J01圖集中,樓地面工程中的水泥砂漿樓地面“地4”一項,工程做法包括五項內容,按定額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要計算三項(其中兩項包括在分項子目中),即:20厚1:2.5水泥砂漿面層(計量單位:m2);60厚C15混凝土(計量單位:m3);150厚3:7灰土墊層(計量單位:m3)。但是,在清單項目計算規則中,這三項只用一個項目表示,工程量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面積計算。
2、項目特征劃分不同
定額中的項目劃分只考慮簡單的特征,工程量清單的項目劃分較細,一般來說,同一分項工程中有多少不同的特征就應該劃分多少項目。比如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中,“矩形梁”按定額的計算規定,梁截面只要符合“矩形”這一特征,工程量就可以合并計算,但是工程量清單的項目劃分,要區分梁的不同截面和梁底標高計算。
3、部分構件的計量單位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采用的是綜合單價法,項目的綜合單價具有明了、直觀的特點,因而《計價規范》將部分構件的計量單位按自然計量單位設置;而同一項目,定額為了便于分析工、料、機的消耗量,計量單位一般按物理計量單位設置。比如工程量清單項目中,門窗以“樘”為單位計算,而在定額中則是以“m2”為單位計算。
計算工程量,必須熟悉工程量計算規則及項目劃分,要正確區分《計價規范》附錄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與定額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二者在項目劃分上的不同之處,對各分部分項工程量的計算規定,計量單位,計算范圍,包括的工程內容,應扣除什么,不扣除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數。以勉在工程量計算時,頻繁查閱“計算規則”而耽誤時間。
第二節 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
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是工程量快速計算的基本前提。一個單位工程按工程量計算規則可劃分為若干個分部工程,但每個分部工程誰先計算誰后計算,如果不作合理的統籌安排計算起來就非常麻煩,甚至還會造成一定混亂。比如說,在計算墻體之前如果不先計算門窗工程及鋼筋混凝土工程,那么墻體中應扣除的洞口面積及構件所占的體積是多少就無法知道,這時只有將墻體計算暫停,又回過頭來計算洞口的扣除面積和嵌墻構件體積,這種顧此失彼前后交叉的計算方法,不但會降低功效而且極容易出現差錯,導致工程量計算不準確。
工程量的計算順序,應考慮將前一個分部工程中計算的工程量數據,能夠被后邊其他分部工程在計算時有所利用。有的分部工程是獨立的(如基礎工程),不需要利用其他分部工程的數據來計算,而有的分部工程前后是有關聯的,也就是說,后算的分部工程要依懶前面已計算的分部工程量的某些數據來計算,比如,“門窗分部”計算完后,接下來計算“鋼筋混凝土分部”,那么在計算圈梁洞口處的圈過梁長度和洞口加筋時,就可以利用“門窗分部”中的洞口長度來計算(見第四章第一節相關內容)。而“鋼筋混凝土分部”計算完后,在計算墻體工程量時,就可以利用前兩個分部工程提供的洞口面積和嵌墻構件體積來計算(見第三章、第四章相關內容)。
每個分部工程中,包括了若干分項工程,分項工程之間也要合理組排計算順序。比如基礎工程分部中包括了土方工程、樁基工程、混凝土基礎、磚基礎等四項,雖然土方工程按施工順序和定額章節排在第一位,但是在工程量計算時,必須要依序將樁基、混凝土基礎和磚基礎計算完后,才能計算土方工程,其原因是,土方工程中的回填土計算,要扣除室外地坪以下埋設的各項基礎體積。如果先計算土方工程,當挖基礎土方計算完后,由于不知道埋設的基礎體積是多少,那么計算回填土和余土外運(或取土)兩項時就會造成“卡殼”。
綜合上述: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就是在計算工程量時,將有關聯的分部分項工程按前后依懶關系有序的排列在一起,然后進行計算(見圖2-1),其目的是為了計算流暢,避免錯算、漏算和重復計算,從而加快工程量計算速度。
①基礎工程→②門窗工程→③鋼筋混凝土工程→④砌筑工程→⑤樓地面工程→⑥屋面工程→⑦裝飾工程→⑧其他工程
圖2-1 分部工程計算順序示意圖
第三節 靈活運用“統籌法”計算原理
“統籌法”計算的核心是“三線一面”,即外墻中心線長L中,外墻外邊線長L外,內墻凈長線長L內和底層建筑面積S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將“三線一面”中具有共性的四個基數,分別連續用于多個相關分部分項工程量的計算,從而使計算工作做到簡便、快捷、準確。
靈活運用“三線一面”是“統籌法”計算原理的關鍵。針對不同建筑物的形體和構造特點,在工程量計算過程中,對“三線一面”或其中的某個基數,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相應調整,不能將一個基數用到底。例如某磚混樓房,底層為370墻,二層及以上設計為240墻,那么底層的L中和L內肯定不等于二層的L中和L內,此時,底層的L中和L內必須要在二層的L中和L內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計算(見第三章第一節)。
在計算L內時必須注意:內墻墻體凈長度并非等于內墻圈梁的凈長度,其原因是,磚混房屋室內過道圈梁下是沒有墻的(見附錄二,結施-07,②軸、⑥軸/BC段),但是,為了便于在計算墻體工程量時扣除嵌墻圈梁體積,因此,L內計算時必須統一按結構平面的圈梁凈長度計算,而室內過道圈梁下沒有墻的部分則按空圈洞口計算。
“三線一面”中的四個基數非常重要,一旦出現差錯就會引起一連串相關分部分項工程量的計算錯誤,最后導致不得不重新調整“基數”,重新計算工程量。在這四個基數中,如果L中和L內計算錯誤的話,就會影響到圈梁鋼筋、混凝土,墻體和內墻裝飾工程量的計算;如果L外計算錯誤的話,就會影響到外墻裙和外墻裝飾工程量的計算;如果S底計算錯誤的話就會影響到樓地面、屋面和天棚工程量的計算。因此,在計算工程量之前,務必準確計算“三線一面”,而在工程量計算過程中則要靈活運用“三線一面”,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工程量的快速、準確計算。
第四節 充分利用“工程量計算手冊”
“工程量計算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是快速計算工程量的工具和助手,必須要熟練掌握,充分利用。
本“手冊”(見附錄三)為作者精心設計編制,其中包括“工程量數表(A類表)”、“工程量計算專用表(B類表)”、“工程量計算公式”三個部分。
一、工程量數表(A類表)
工程量數表是根據常用的國標和陜標結構圖集,將其中的構件或節點標準做法經計算整理,列出單體構件(或構件延長米)所含的混凝土體積和鋼筋用量,填入表格中,工程量計算時勿需翻閱圖集,直接按施工圖中列出的構件型號,查取表中相應型號的混凝土體積和鋼筋用量,然后乘以構件數量計算。
工程量數表中包括了15種A表,內容如下:
1、挖基礎土方計算公式表(表A1)
2、人工挖孔灌注樁混凝土工程量表(表A2)
3、磚基大放腳折加高度表(表A3)
4、鋼筋理論質量及鋼筋綁扎搭接長度表(表A4)
5、井樁承臺網片鋼筋每塊量表(表A5)
6、箍筋長度表(表A6)
7、墻體拉結筋標準量表(表A7)
8、構造柱延米柱高鋼筋量表(表A8)
9、圈梁延米長鋼筋量表(表A9)
10、過梁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0)
11、預應力空心板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1)
12、雨篷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2)
13、住宅樓梯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3)
14、挑檐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4)
15、住宅陽臺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5)
其中表A1~表A9是依據現行施工質量驗收規范、04G329-3國標圖集,以及構件的常用節點編制的,主要用于挖基礎土方、磚基礎工程量,以及圈梁、構造柱、墻體拉結筋等非定型構件的鋼筋工程量計算。表A10~表A15為定型構件的混凝土、鋼筋量表,該表是根據陜西省《02系列結構標準設計圖集》(以下簡稱:02系列圖集)編制的。凡是采用“02系列圖集”設計的相應構件均可使用該表計算。
二、工程量計算專用表格(B類表)
B類表共分六種表式七種表格,每種表格都是針對不同構件的計算特點精心設計的,分別用于相應基礎及不同構件的工程量計算。
(一)表格內容
1、井樁混凝土工程量計算表(表B1)
2、杯形基礎混凝土工程量計算表(表B2)
3、門窗工程量及洞口面積計算表(表B3)
4、現澆( )鋼筋工程量計算表(一)(表B4-01)
5、現澆( )鋼筋工程量計算表(二)(表B4-02)
6、定型構件混凝土、鋼筋計算表(表B5)
7、混凝土、鋼筋(鐵件)工程量匯總表(表B6)
(二)表格的使用特點
1、井樁混凝土工程量計算表(表B1)
井樁體積計算,其難度主要在于樁體下部圓臺體及底部球缺體計算,如遇井樁型號較多,計算時相當繁瑣。如果用B1表格加群體井樁公式計算,不但輕而易舉,而且快速、準確(見第三章第三節,混凝土井樁計算)。
2、杯形基礎混凝土工程量計算表(表B2)
杯形基礎計算是比較繁瑣的,一個單體基礎按傳統方法要分解為三個部分計算,還要從中減去杯口內的虛空體積,如遇杯基單體型號較多,計算起來就更加費事。如果用B2表格加群體杯基公式計算,就可以將繁瑣的逐項列式變為簡單的列表計算(見第三章第五節,杯形基礎計算)。
3、門窗工程量及洞口面積計算表(表B3)
該表的特點是:在計算門窗工程量的同時,再根據墻體和裝飾工程的計算需要,提前算出相應樓層的洞口面積,以便在計算以上相關工程量時,用表中所列的洞口面積作直接扣除,從而避免了一邊計算工程量,一邊又要計算洞口面積所帶來的不便(見第三章表3-8,第四章表4-1)。
4、現澆( )鋼筋工程量計算表(表B4)
該表分兩種形式,即表B4—01和表B4— 02,雖然二表都為現澆構件鋼筋工程量計算表,但作用不同:表B4—01,專用于現澆構件鋼筋按查表方式計算,與A類表中的表A8、表A9配合使用,而表B4—02則專用于現澆構件鋼筋按筋號及圖示長度計算時使用(見第三章第六節,構造柱、圈梁、框架柱、有梁板鋼筋計算,及第四章第一節相關內容)。
5、定型構件混凝土、鋼筋工程量計算表(表B5)
此表與A類表中的表A10~表A15配合,用于樓梯、挑檐、陽臺、雨篷、過梁、預應力空心板等定型構件的混凝土、鋼筋工程量計算。在使用此表時,如果該構件混凝土工程量是以立方米體積計算的(如過梁、預應力空心板),就在表中“混凝土體積m3”一行作“√”選擇;如果該構件混凝土工程量是以平方米投影面積計算的(如樓梯)就在表中“投影面積m2”一行作“√”選擇。然后,將A類表中相應構件的混凝土、鋼筋含量填入表B5中乘以構件數量計算(見第三章第七節,及第四章第一節相關內容)。
6、混凝土、鋼筋(鐵件)工程量匯總表(表B6)
鋼筋混凝土分部計算完后,將其各分項工程量按混凝土強度等級及鋼筋的規格型號填入表B6中進行分項匯總,以方便下一步定額子目或工程量清單列項以及材料明細表的編制(見第三章表3—29,第四章表4—10)。
三、工程量計算公式
在實際工作中,時常遇到有些難算的項目,有時會花很多時間去琢磨如何計算,甚至會覺得無從下手,但是,如果有了相應的計算公式,工程量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計算出來。
“手冊”中的計算公式很多,現選擇部分公式加以說明:
(一)基礎公式
基礎公式中包括樁基、獨基、杯基、有梁式帶形基礎和磚基礎公式。樁基、獨基、杯基,分一般單體公式和群體公式,一般單體公式計算,就是基礎以單體為對象,將每個型號分別計算最后將單個體積匯總。而群體公式的計算方法是將所有單體基礎在計算時視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用(表B1或表B2)表格統計出所有單體基礎相關部位的水平面積之和(臺體的上底面積和下底面積)后,再套群體公式算出該基礎的總體積。用群體公式計算,要優于用一般單體公式計算,其特點是簡單、快捷、準確(見第三章第三節,群體井樁公式3-38~3-41;第五節,群體獨基公式3-43、群體杯基公式3-46)。
磚基礎工程量一般是采用查表方式計算,所謂的“表”是指“磚基礎大放腳折加高度表”,但就其表中的錯臺層數而言,使用時難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假若磚基的實際錯臺層數大于表中的層數,就無法計算,再者,假若身邊沒有“表”,而又必須立即計算某磚基工程量時,就可用大放腳截面面積公式計算。
大放腳截面面積公式,由三個獨立公式組成:
1、間隔式大放腳,奇數錯臺公式:3-81
2、間隔式大放腳,偶數錯臺公式:3-82
3、等高式錯臺大放腳公式:3-83
這三個公式,使用非常簡單,又便于記憶,在熟練掌握的情況下,并不比查表計算時慢,因此可大力采用(見第三章第八節,磚基礎工程量計算)。
(二)墻體計算公式
墻體計算有三個公式,公式3-84和3-85 是專用于墻體分別內外墻厚度計算的公式,公式3-86 為內外墻厚度相同時,將二者合并計算的墻體公式。這三個公式在運用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將墻體分層計算,也可以將墻體按整體計算。墻體分層計算就是將層高不同,洞口面積不同,墻體長度不同,嵌墻構件體積不同,砌筑砂漿等級不同的墻體,分別按不同樓層計算工程量。墻體整體計算就是將墻體按總高度一次列式計算。
實際上一棟建筑物中,要想各層墻體同時滿足以上相同條件,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各層“墻長”和“墻厚”一致,就可以利用其公式將墻體按整體計算。墻體按整體計算之后,不同砂漿等級的墻體分項工程量劃分,可按不同砂漿等級的樓層高度與墻體總高之比乘以墻體總體積計算。如果需要將內、外墻體分別列項,則外墻墻體按外墻凈長與內外墻合長之比,內墻墻體按內墻凈長與內外墻合長之比,分別乘以墻體總體積計算(見第四章第一節,磚砌體工程量計算)。
墻體分層計算與整體計算雖然方法不同,但其結果是相等的,只是前者計算較為繁瑣,耗用時間長,用后者計算既簡單而又快捷。因此,在工程滿足“墻長”和“墻厚”一致的條件下,應優先采用整體方法計算。
(三)三個整體面積公式
三個整體面積公式,包括樓地面整體面積公式3-87(見第三章第九節),外墻面整體面積公式3-90,和內墻面整體面積公式3-94(見第三章第十一節)。
整體面積中一般包括了多項不同飾面做法的局部面積。例如樓地面整體面積中就包括了樓梯、衛生間、盥洗間、廚房等局部面積,外墻和內墻抹灰整體面積中就分別包括了外墻裙和內墻裙以及其他局部裝飾面積。
樓地面整體面積公式是利用各相應樓層的建筑面積,減去該層內外主墻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的。該公式主要用于樓地面和天棚相關工程量的計算。內外墻面整體面積公式,是利用墻面垂直投影面積減去相應門窗洞口面積計算的。這三個公式在通常情況下,其計算結果并不是最終的工程量,而只能當作三個不同的基數來看待,但是該基數又是工程量計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其特點是:可以避免由于復雜列式造成的計算錯誤;便于計算復核;方便其他分部工程計算時利用。因此,在計算樓地面和裝飾工程量時應首先計算其整體面積,然后再計算其他各分項工程量。
窗戶工程量怎么算
首先窗戶的窗是按照長乘寬的方法來算面積的。一般有些做門窗的商家是拆開來算的。比如玻璃的算法加邊框的算法這樣。有些商家他是按照整體平方來計算的。比如我家的廚房窗戶的總面積是1.593,如果按照每平米180元算的話最后的總價格是26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