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犯罪方法,什么是犯罪手段

    在線問法 時間: 2023.12.05
    411
    (二)客觀要件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傳授犯罪方法的行為,即以語言、文字、動作或者其他方式方法將實施犯罪的具體經驗、技能傳授給他人的行為,行為人構成本罪,所傳授的必須是犯罪方法,另一方面,根據行為人傳授的不同性質的犯罪方法,被傳授人可能實施各種不同的犯罪從而侵犯不同的社會關系,盡管本罪所可能侵犯的間接客體已經不是其行為直接所致,但是,傳授者在向被傳授者傳授某一特定犯罪方法時,對被傳授者掌握并利用這些方法去侵犯一定的社會關系持希望或放任的態度,他對因傳授內容而確定的社會關系的侵犯主觀上具有故意,客觀上有侵犯行為。

    非法傳授犯罪方法罪

    法律主觀:

    一、概念 傳授犯罪方法罪 ( 刑法 第295條),是指用語言、文字、動作、圖象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向他人傳授實施犯罪的具體經驗和技能的行為。二、 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一方面,任何傳授犯罪方法的犯罪都是擴散犯罪方法、傳授犯罪技巧,進而直接造成對社會治安秩序的破壞,這是本罪的直接客體;另一方面,根據行為人傳授的不同性質的犯罪方法,被傳授人可能實施各種不同的犯罪從而侵犯不同的社會關系,盡管本罪所可能侵犯的間接客體已經不是其行為直接所致,但是,傳授者在向被傳授者傳授某一特定犯罪方法時,對被傳授者掌握并利用這些方法去侵犯一定的社會關系持希望或放任的態度,他對因傳授內容而確定的社會關系的侵犯主觀上具有故意,客觀上有侵犯行為。至于被傳授人是否接受傳授或是否運用此方法去進行犯罪,不影響傳授者對社會關系的侵犯。(二)客觀要件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傳授犯罪方法的行為,即以語言、文字、動作或者其他方式方法將實施犯罪的具體經驗、技能傳授給他人的行為,行為人構成本罪,所傳授的必須是犯罪方法。這里的犯罪方法,是指犯罪的經驗與技能,包括手段、步驟、反偵查方法,等等,如果所傳授的只是一般的違法方法,則不構成本罪。行為人傳授犯罪方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口頭傳授的也有書面傳授的;既有公開傳授的,也有秘密傳授的;既有當面直接傳授的,也有間接轉達傳授的;既有用語言、動作傳授的,也有通過實際實施犯罪而傳授的,等等。不論采取何種方式傳授,均不影響本罪的構成。本罪的行為對象既可以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也可以是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傳授犯罪方法罪屬于舉動犯,不存在既遂未遂之分。凡有了傳授犯罪方法的行為,哪怕是剛剛著手,只要結合全案不屬于情節顯著輕微,就應按既遂追究,并不存在未遂問題。至于是否全部完成行為人所計劃的傳授行為,可以作為影響案件社會危害性和量刑的一個因素。(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是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成為本罪的主體。但實踐中多為具有犯罪經驗和技能的人,如 盜竊 、搶劫、流氓等犯罪分子,尤其是慣犯、 累犯 。(四)主觀要件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并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行為人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所傳授的犯罪方法去實施犯罪而故意向其進行傳授。至于實踐中那些因說話不檢點,隨意散布一些道聽途說的犯罪方法,或者在工作中如教授武術、修配鑰匙、化學知識、講課、寫作以及司法人員在職務范圍內剖析犯罪方法,等等,即使有失誤,甚至被人利用來犯罪,因其沒有傳授犯罪方法的故意,不應以犯罪論處。行為人實施傳授犯罪方法行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報復社會,有的是為了網羅犯罪成員,有的是為了牟取非法利益等等。不論行為人出自何種動機,只要其具有傳授犯罪方法的故意,即可構成本罪。三、認定(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應把傳授犯罪方法罪與那些沒有犯罪意圖的落后言行、工作中的過錯等加以區別。例如,講低級庸俗的故事,散布不健康的語言與表演動作,寫作或出版低級的作品,屬于落后言行;在正常宣傳工作中不慎擴散了一些犯罪方法,屬于工作中的缺點錯誤。至于司法工作者在職務范圍內講述、剖析犯罪方法,體育工作者問他人傳授健身、防身的武術等,均屬于正常的行為。有些行為要作具體分析,如教他人修配鑰匙的技術,如出于犯罪意圖,即是傳授犯罪方法罪,如為了謀生就業,則是合法行為。(二)本罪一罪與數罪的界限1、本罪所傳授的對象一般都是已具備某一種或幾種犯罪決意,但實施中不乏原本沒有犯罪意圖或沒有傳授者所傳授的犯罪的犯罪意圖,由于傳授者的傳授,才得以產生了原來沒有的犯罪決意。這時,行為人的行為是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傳授犯罪方法罪和教唆犯罪兩個 罪名 ,這是想象競合犯,只能作為一罪處理,不存在 數罪并罰 問題。2、傳授犯罪方法罪的行為人基于傳授犯罪方法,其手段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犯罪的,因前后兩個行為存在著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或目的行為與結果行為的牽連關系,雖分別有兩個故意、兩個不同的犯罪行為,是實質上的數罪,但是,按照我國刑法理論,這種情況還是當作一罪處理,從一重罪處罰,而不實行數罪并罰。3、傳授犯罪方法罪的行為人在向他人傳授犯罪方法后,又與被傳授人一起運用自己所傳授的犯罪方法共同進行犯罪的,由于行為人主觀上有兩個故意,客觀上又實行了兩個犯罪行為,且這兩個犯罪行為之間不存在牽連關系,侵犯了兩個直接客體,符合兩個犯罪構成,構成兩個獨立的犯罪,應該實行數罪并罰。(三)本罪與教唆犯罪的區別教唆犯罪屬于 共同犯罪 的范疇,它與本罪有許多相似之處,并且在實施的犯罪中兩者還會發生交叉。因此,有必要正確區別這兩種犯罪。概括起來,兩者有下列區別:1、客體要件不同,教唆犯罪并無特定的和統一的直接客體,具體的教唆行為侵犯的客體,就是所教唆之具體犯罪侵犯的客體。而本罪作為獨立的犯罪,有其特定的和統一的客體,即社會治安管理秩序。2、客觀要件不同。教唆行為的本質是制造犯意,為引起他人的犯意,教唆犯往往來取勸誘、挑撥、威脅等手段。而傳授犯罪方法行為的本質是將犯罪方法傳給他人,為達到這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言傳身教,從犯罪對象上來說,教唆犯的犯罪對象限于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而傳授犯罪方法的對象則無此種限制,無論向何人傳授犯罪方法都構成該罪。3、主體要件不同。對教唆犯罪而言,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人只有教唆他人實施本法第7條第3款規定的各種罪,才有可能構成教唆犯罪的主體;傳授犯罪方法罪的主體只能是年滿十六周歲,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4、主觀要件不同。教唆犯罪的故意是有意識地引起他人的犯意,并與教唆的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傳授犯罪方法罪的故意內容是有意識地向他人傳授犯罪方法,傳授者與被傳授者不一定具有共同犯罪故意。5、在一罪與數罪問題上不同,教唆犯罪如果是向同一對象或不同對象教唆了不同的犯罪行為,教唆人就具備了不同罪的犯罪構成,如教唆了強奸、盜竊、搶劫等犯罪,應認定教唆人構成教唆 強奸罪 、教唆 盜竊罪 、教唆 搶劫罪 等數罪而予以并罰:而傳授犯罪方法罪則可以同時包括數種犯罪方法的傳授行為,傳授人盡管傳授了不同犯罪的方法,也只能認為一罪。6、犯罪停頓狀態的不同。教唆犯罪的既遂和未遂隨被教唆者的犯罪行為而定,而傳授犯罪方法罪沒有既遂未遂之分,只要實施了犯罪方法的傳授,就是犯罪既遂。7、量刑原則的不同。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而傳授犯罪方法罪有獨立的法定刑。四、處罰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 無期徒刑 或者 死刑 。五、法條及司法解釋[刑法條文]第二百九十五條傳授犯罪方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客觀:

    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應把傳授犯罪方法罪與那些沒有犯罪意圖的落后言行、工作中的過錯等加以區別。例如,講低級庸俗的故事,散布不健康的語言與表演動作,寫作或出版低級的作品,屬于落后言行;在正常宣傳工作中不慎擴散了一些犯罪方法,屬于工作中的缺點錯誤。至于司法工作者在職務范圍內講述、剖析犯罪方法,體育工作者問他人傳授健身、防身的武術等,均屬于正常的行為。有些行為要作具體分析,如教他人修配鑰匙的技術,如出于犯罪意圖,即是傳授犯罪方法罪,如為了謀生就業,則是合法行為。 本罪一罪與數罪的界限 1、本罪所傳授的對象一般都是已具備某一種或幾種犯罪決意,但實施中不乏原本沒有犯罪意圖或沒有傳授者所傳授的犯罪的犯罪意圖,由于傳授者的傳授,才得以產生了原來沒有的犯罪決意。這時,行為人的行為是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傳授犯罪方法罪和教唆犯罪兩個罪名,這是想象競合犯,只能作為一罪處理,不存在數罪并罰問題。 2、傳授犯罪方法罪的行為人基于傳授犯罪方法,其手段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犯罪的,因前后兩個行為存在著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或目的行為與結果行為的牽連關系,雖分別有兩個故意、兩個不同的犯罪行為,是實質上的數罪,但是,按照我國刑法理論,這種情況還是當作一罪處理,從一重罪處罰,而不實行數罪并罰。 3、傳授犯罪方法罪的行為人在向他人傳授犯罪方法后,又與被傳授人一起運用自己所傳授的犯罪方法共同進行犯罪的,由于行為人主觀上有兩個故意,客觀上又實行了兩個犯罪行為,且這兩個犯罪行為之間不存在牽連關系,侵犯了兩個直接客體,符合兩個犯罪構成,構成兩個獨立的犯罪,應該實行數罪并罰。 本罪與教唆犯罪的區別 教唆犯罪屬于共同犯罪的范疇,它與本罪有許多相似之處,并且在實施的犯罪中兩者還會發生交叉。因此,有必要正確區別這兩種犯罪。概括起來,兩者有下列區別: 1、客體要件不同,教唆犯罪并無特定的和統一的直接客體,具體的教唆行為侵犯的客體,就是所教唆之具體犯罪侵犯的客體。而本罪作為獨立的犯罪,有其特定的和統一的客體,即社會治安管理秩序。 2、客觀要件不同。教唆行為的本質是制造犯意,為引起他人的犯意,教唆犯往往來取勸誘、挑撥、威脅等手段。而傳授犯罪方法行為的本質是將犯罪方法傳給他人,為達到這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言傳身教,從犯罪對象上來說,教唆犯的犯罪對象限于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而傳授犯罪方法的對象則無此種限制,無論向何人傳授犯罪方法都構成該罪。 3、主體要件不同。對教唆犯罪而言,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人只有教唆他人實施本法第7條第3款規定的各種罪,才有可能構成教唆犯罪的主體;傳授犯罪方法罪的主體只能是年滿十六周歲,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 4、主觀要件不同。教唆犯罪的故意是有意識地引起他人的犯意,并與教唆的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傳授犯罪方法罪的故意內容是有意識地向他人傳授犯罪方法,傳授者與被傳授者不一定具有共同犯罪故意。 5、在一罪與數罪問題上不同,教唆犯罪如果是向同一對象或不同對象教唆了不同的犯罪行為,教唆人就具備了不同罪的犯罪構成,如教唆了強奸、盜竊、搶劫等犯罪,應認定教唆人構成教唆強奸罪、教唆盜竊罪、教唆搶劫罪等數罪而予以并罰:而傳授犯罪方法罪則可以同時包括數種犯罪方法的傳授行為,傳授人盡管傳授了不同犯罪的方法,也只能認為一罪。 6、犯罪停頓狀態的不同。教唆犯罪的既遂和未遂隨被教唆者的犯罪行為而定,而傳授犯罪方法罪沒有既遂未遂之分,只要實施了犯罪方法的傳授,就是犯罪既遂。 7、量刑原則的不同。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而傳授犯罪方法罪有獨立的法定刑。

    什么認定為有組織犯罪的犯罪手段

    法律主觀:

    有組織犯罪包括: 1、活動性質為劃分標準,可以分為單一型有組織犯罪和復合型有組織犯罪。 2、活動范圍為劃分標準,可以分為區域性有組織犯罪、跨地區性有組織犯罪和跨國性有組織犯罪。 3、結構形式上的結合程度為劃分標準,可以分為松散型有組織犯罪、緊密型有組織犯罪和網絡型有組織犯罪。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什么是刑事犯罪

    刑事犯罪是所實施的行為是我國現行刑法所禁止的。

    刑事案件基本特點:

    1、外在表現為直接侵害形態;

    2、多數案件存在明顯的犯罪現場;

    3、案件因果聯系復雜多樣;

    4、案件形成具有階段性與突發性。

    刑事犯罪是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消極因素的綜合反映,并且這種反映表現的領域和強度,與一個國家社會變革的深度和廣度密切相關。我國現行刑事政策體系一般由懲辦與寬大相結合、對嚴重刑事犯罪和嚴重經濟犯罪依法從重從快打擊嚴打、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及對青少年犯進行教育、感化、挽救等等組成。其中,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是指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執行的基本刑事政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控制犯罪的總方略,嚴打和專項斗爭是經常使用的刑事政策手段,其他一般為具體的刑事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犯罪的定義是什么?

    1.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

    2.犯罪是觸犯刑法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

    3.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懲罰性。

    犯罪行為

    犯罪概念是對犯罪各種內在、外在特征的高度、準確的概括,是對犯罪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簡要的說明。犯罪概念一般分為形式概念、實質概念、混合概念。中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犯罪混合概念。《漢書•宣帝紀》:“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者,朕甚憐之。” 宋 司馬光 《論不得言赦前事札子》:“臣伏覩今月二十三日手詔,應官吏黎庶犯罪在赦前者,并依前后勑條施行。”

    犯罪:做出違反法律的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

    出處

    《漢書•宣帝紀》:“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者,朕甚憐之。”

    司馬光《論不得言赦前事札子》:“臣伏覩今月二十三日手詔,應官吏黎庶犯罪在赦前者,并依前后勑條施行。”

    《水滸傳》第三七回:“小人是個犯罪配送江州 的人,今日錯過了宿頭,無處安歇。”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你們今天所做的事,幾乎沒有一件不是犯罪的。”

    概念解釋

    形式概念

    犯罪

    1810年《法國刑法典》第一條:“法律以違警刑所處罰之犯罪,稱為違警罪;法律以懲治刑所處罰之犯罪,稱為輕罪;法律以身體刑所處罰之犯罪,稱為重罪。”

    犯罪的形式概念源于罪刑法定原則,是從罪刑法定原則引申出來的犯罪概念。犯罪的形式概念注重的是行為的刑事違法性,將刑事違法性作為區分罪與非罪的唯一標準。

    犯罪的形式概念之所謂形式,是指從法律規范的意義上界定犯罪。因此,犯罪的形式概念又可以稱為犯罪的法律概念。法律相對于社會來說,是一種形式的東西,是對某種社會關系或者社會事實的認可。但法律這種形式又具有對于社會關系或者社會事實的規范作用,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或者社會事實法定化。在犯罪問題上,犯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是社會根據一定的價值標準予以否定評價的行為。但在經刑法規定以前,這種行為尚不具有刑事違法性,不能成為刑法意義上的犯罪。正是通過刑法的規定,一定的行為才由社會否定評價的行為轉換為刑法上的犯罪行為。由此可見,犯罪的形式概念具有實體的法律內容。更為重要的是,犯罪的形式概念賦予犯罪以刑事違法性,從而為認定犯罪提供了法律標準,這對于保障人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可以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

    實質概念

    1922年《蘇俄刑法典》第六條:“威脅蘇維埃制度基礎及工農政權在向共產主義制度過渡時期所建立的法律秩序的一切危害社會的作為或不作為,都被認為是犯罪。”

    犯罪的實質概念不滿足于對犯罪的法律界定,而力圖揭示隱藏在法律背后的社會政治內容。犯罪的實質概念不是把犯罪當作一種單純的法律現象,而是首先把它視為一種社會現象,在與社會的關聯上揭示犯罪的性質。由于犯罪的實質概念突破法律形式理解犯罪,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一種行為為什么會被刑法規定為犯罪這一具有實質意義的問題。犯罪的實質概念的確立,將犯罪置于社會的視野中進行考察,分析了犯罪與社會結構的關聯性,揭示了犯罪之所以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根據,對于加深對犯罪這種社會現象的理解顯然具有重要意義。

    混合概念

    1960年《蘇俄刑法典》第七條:“凡刑事法律所規定的侵害蘇維埃的社會制度、政治和經濟體系,侵害社會主義所有制,侵害公民的人身權利和自由、政治權利和自由、勞動權利和自由、財產權利和自由及其他權利和自由的危害行為,都認為是犯罪”。

    在這個概念中,既指出了犯罪的形式特征,犯罪限于刑事法律所規定的范圍,從而明確了犯罪的刑事違法性。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實質內容,尤其是揭示了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混合概念既不同于犯罪的形式概念,又不同于犯罪的實質概念。當然,犯罪的混合概念中,當形式與實質相一致的情況下,犯罪的認定問題是容易得到解決的。但是,當形式與實質相沖突,例如行為有刑事違法性而無社會危害性或者有社會危害性而無刑事違法性的情況下,是形式特征從實質內容還是實質內容非從形式特征,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我國刑法第十三條對犯罪的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分類介紹

    經濟犯罪

    一、重罪與輕罪

    在所有犯罪分類中,重罪與輕罪是最經典的一種分類法。這種分類法不僅盛行于大陸法系國家,而且也為英美法系國家所認可。在大陸法系國家,重罪與輕罪的區分來自于1810年《法國刑法典》。除重罪與輕罪外,還有違警罪。在英美法系國家,重罪作為一類特殊的犯罪,具有特定的含義,指某種殘酷、兇暴、邪惡或卑鄙的東西。因此,同是重罪與輕罪的分類,在兩大法系具有不同的蘊涵。

    重罪與輕罪,主要是根據犯罪的輕重程度劃分的,其劃分的意義在于實體與程序兩個方面:從實體上來說,重罪與輕罪的劃分在犯罪的認定與刑罰的適用上具有一定的意義。例如,未遂犯的處罰范圍就與重罪和輕罪有關,重罪的未遂一般都要處罰,而輕罪的未遂只是在法律有規定的場合才予以處罰。刑罰的適用與重罪和輕罪的劃分更具有直接關聯。例如緩刑,一般來說只能適用于輕罪。從程序上來說,重罪與犯罪的劃分在訴訟程序的選擇和管轄級別的確定上都具有一定的意義。例如,在訴訟程序分為普通程序與簡易程序的情況下,對于輕罪一般只能適用簡易程序。此外,在確定管轄級別的時候,重罪由較高級別的法院管轄,輕罪由較低級別的法院管轄,這也是一般的原則。

    中國刑法沒有重罪與輕罪的明文規定,但在刑法中存在“犯罪較輕的”和“處刑較輕的”規定,相對于“犯罪較輕的”和“處刑較輕的”情形,當然就有“犯罪較重的”和“處刑較重的”情形。這里的犯罪較輕與犯罪較重,并非指不同種犯罪之間的輕重之分,而是指同一種犯罪中的輕重之別。例如,中國刑法中的故意殺人罪,分為兩種情形:一是基本構成,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是減輕構成,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這里的情節較輕的故意殺人罪,就是故意殺人罪中的輕罪。

    二、自然犯與法定犯

    自然犯與法定犯,是學理上的一種犯罪分類,這種分類涉及對犯罪性質的基本認識,因而十分重要。

    自然犯與法定犯的區分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法。古羅馬法將古希臘倫理學中的惡性理論適用于對犯罪的理解,確立了自體惡(mala in se)與禁止惡(mala prohibita)兩種不同的犯罪類型。及至近代,加羅法洛在其自然犯罪的概念中,明顯包含古羅馬法中自體惡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形成自然犯與法定犯的兩分法。在現代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自然犯與法定犯的分類被廣泛承認,但在兩類犯罪區分的標準上則莫衷一是。在英美法系刑法理論中同樣存在類似自然犯與法定狎的分類,但由于分類標準的模糊性,理論上不乏對此否認的觀點。我認為,自然犯與法定犯的區分涉及倫理與法律的關系問題。在一般情況下,倫理與法律是統一的,凡是違反法律的,均是違反倫理的,反之則不然。但在違反倫理的程度上,有些重一些,有些輕一些,這也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尤其是在附屬刑法日益發達的情況下,某些單純由于違反法律規則而與倫理無涉的犯罪逐漸增加。在這種情況,自然犯與法定犯的區分具有一定意義。當然,自然犯與法定犯的區分是相對的,互相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在社會倫理道德演變過程中,環境犯罪等法定犯越來越具有自然犯的色彩,這就是所謂法定犯的自然犯罪化。自然犯與法定犯的分類在刑法上具有一定的意義。例如,在違法性意識問題上,故意犯罪的成立是否要求具有違法性意識,存在各種不同的見解,其中自然犯與法定犯區別論,就是著眼于自然犯與法定犯在犯罪性質上的區分,主張自然犯故意不需要違法性意識,法定犯的故意則要求具有違法性意識。盡管這種見解未必完全正確,但還是說明由于自然犯與法定犯在性質上的差別,可能影響其構成要件的內容。

    三、侵害私法益的犯罪與侵害公法益的犯罪

    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根據犯罪侵害法益的性質,可以把犯罪分為侵害私法益的犯罪與侵害公法益的犯罪。由于公法益又可以分為社會法益與國家法益,又可以把犯罪分為以下三類:侵害個人法益的犯罪、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和侵害國家法益的犯罪。這是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最為通行的犯罪分類法。

    侵害個人法益的犯罪、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和侵害國家法益的犯罪三分法,最初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法。在古羅馬法中,犯罪被分為公罪和私罪兩大類。

    公罪是指侵害國家法益和社會法益的犯罪,其法律后果是刑罰;

    私罪是指侵害個人法益的行為。

    最初被看成是個人之間的糾紛,只發生債的關系,被害人只能依據普通程序要求損害賠償。后來被害人才可以對私罪提起刑事自訴,不過因此而喪失要求損害賠償的權利。及至中世紀,公罪與私罪的分類被世俗犯罪與宗教犯罪所取代。世俗犯罪是指世俗當局管轄的犯罪,包括叛逆罪、犯上罪等。宗教犯罪是指由教會審判處理的犯罪,包括褻瀆神靈罪、異端罪等。貝卡里亞將犯罪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直接地毀傷社會或社會的代表的犯罪,即危害國家法益的犯罪。第二類的侵犯私人安全的犯罪,即危害個人法益的犯罪。第三類犯罪屬于同公共利益要求每個公民應做和不應做的事情相違背的行為,即危害社會法益的犯罪。在上述三類犯罪中,第一類和第三類實質上是侵害公法益的犯罪,類似于羅馬法中的公罪,而第三類實質上是侵害私法益的犯罪,類似于羅馬法中的私罪。這一犯罪分類經過刑事古典學派其他刑法學家的發揚光大,成為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犯罪分類的通說,并且為大陸法系國家刑法分則體系的建構奠定了基礎。例如,1810年《法國刑法典》就是以侵害公法益的犯罪與侵害私法益的犯罪作為其刑法分則的基本框架的。它將犯罪分為兩大類,即妨害公法益之重罪及輕罪和妨害私法益之重罪及輕罪,以妨害公法益之重罪及輕罪為刑法分則第一編,以妨害私法益之重罪及輕罪為刑法分則第二編,由此形成刑法分則體系。又如,1871年《德國刑法典》,雖然未將犯罪分為侵害公法益的犯罪與侵害私法益的犯罪,而是根據侵害國家法益的犯罪、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與侵害個人法益的犯罪這樣一種概括,建立刑法分則體系。由此可見,侵害公法益的犯罪與侵害私法益的犯罪的分類對于刑法分則體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刑法沒有采用關于沒有侵害私法益的犯罪與侵害公法益的犯罪的劃分法,中國刑法分則體系主要是根據犯罪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的性質而建構的。但社會關系的性質,其內容同樣也可以從侵犯國家利益的犯罪、侵犯社會利益的犯罪與侵犯個人利益的犯罪的角度進行劃分。例如,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和軍人違反職責罪具有侵害國家法益的犯罪的性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具有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的性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和侵犯財產罪具有侵害個人法益的犯罪的性質。由此可見,侵害私法益的犯罪與侵害公法益的犯罪之區分,對于正確地理解我國刑法分則體系具有一定的意義。

    四、國內外犯罪

    從刑法的一般意義上說,犯罪指的就是國內犯罪。當涉及國際刑法的時候,才產生國際犯罪的問題,國內犯罪與國際犯罪的區分才具有理論意義。

    國內犯罪是指違反國內刑法的行為,因而,根據各國刑法可以確定其犯罪行為。國際犯罪是指違反國際刑法的行為,由于對國際刑法理解上的差別,國際刑法的范圍與種類并不像國內刑法那樣具有確定性。通常認為,犯罪最初都是國內刑法上的犯罪,國際犯罪是從涉外犯罪、跨國犯罪中發展起來的,因而國際犯罪與國內犯罪有著密切聯系。涉外犯罪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犯罪,包括主體涉外,例如犯罪主體是外國人;客體涉外,例如被害人是外國人或者危害的是外國財物;犯罪地涉外,例如域外犯罪,等等。涉外犯罪雖然具有涉外因素,由于這種犯罪認定的標準是國內刑法,因而它與國際犯罪仍然是有所不同的,兩者不可混淆。至于跨國犯罪是指犯罪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度的犯罪。與此相類似的,還有跨境犯罪,指犯罪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地區的犯罪。跨國犯罪的跨國性,使之具有涉外犯罪的性質,但跨國犯罪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涉外犯罪的特點,即犯罪行為跨越不同的國度。這種跨國犯的最狹義的表現是隔地犯,即行為實施地與結果發生地分別在兩個不同國度,其中一項在本國領域內而形成的跨國犯罪。從廣義上說,犯罪行為本身在不同國家實施,例如跨國販運毒品,或者同一犯罪分別在不同國家實施等。

    上述涉外犯罪與跨國犯罪現象的存在表明:犯罪不可能局限在一個國家的域內,隨著國際社會交往的增加,必然會出現與各國相關的犯罪。正是為了維護國際公共秩序,有必要把某些對國際社會的犯罪視為國際犯罪。國際犯罪是從涉外犯罪、跨國犯罪中發展起來的。相對于國內犯罪而言,國際犯罪具有獨立性與依從性。國際犯罪的獨立性,是指國際犯罪作為一種危害國際社會的犯罪,其所違反的不僅是有關國家的國內刑法,而且違反國際社會通過締結國際公約的形式而制定的國際刑法規范,國際犯罪也需要在國內刑法中得以確認,這就是所謂國際犯罪國內化。因此,國際犯罪又具有對國內犯罪的依從性。在這個意義上,一個國家刑法中確認的國際犯罪,同時必然是其國內犯罪,由此可見,國內犯罪與國際犯罪的區分是相對的,應當看到兩者的密切聯系。

    特征介紹

    犯罪

    社會危害性

    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指犯罪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質特征在于它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刑法就沒有必要把它規定為犯罪;某種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認為是犯罪。由此可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質和量的統一。

    刑事違法性

    刑事違法性是指觸犯刑律,即某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對犯罪行為的否定的法律評價。在罪刑法定原則下,沒有刑事違法性,也就沒有犯罪。因此,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事違法性之違法具有不同于其他違法行為的特殊性。在法理上,違法行為可以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此外還有訴訟違法行為。違法行為的共同特征違反法律規定,因此,法律規定是違法行為產生的法律原因。而法律規定是各種各樣的刑法行為其他部門法的制裁力量,其規范主要由假定與處理兩部分構成。例如,“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這一刑法規定,“故意殺人的”是罪狀;“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法定刑。罪狀就是刑法規范的假定部分,法定刑是刑法規范的處理部分。當行為符合刑法所規定的故意殺人這一假定性條件時,就應當處以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這一法定刑。在刑法理論上,刑法規范的假定部分規定的是犯罪構成要件。只有當行為人的行為符合這一犯罪構成要件時,其行為才構成犯罪并處以刑罰。因此,刑事違法性之違法并非是指對刑法規范中的假定性條件的違反,而恰恰是符合。顯然,刑事違法性之違法是指違反行為刑法規范前提的禁止性規定。例如,刑法關于故意殺人罪的規定,表明刑法禁止殺人。當行為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就是違反了刑法禁止殺人的規定。由此可見,刑法的禁止性規定是內在于刑法規范的,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具有刑事違法性,應以其行為是否符合刑法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為根據。

    法益侵害性

    法益侵害性是指對于刑法所保護的利益的侵害。這里所謂刑法所保護的利益,就是法益。刑法法益是關系社會生活的重要利益,對此,中國刑法第十三條關于犯罪概念的規定中作了明文列舉,這就是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上述法益,可以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這些法益被犯罪所侵害而為刑法所保護,因此,法益侵害性揭示了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

    法益侵害行為是刑法明文規定的,因此行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性,應以刑法規定為根據。在這個意義上說,刑事違法性是法益侵害性的前提。一個行為如果不具有刑事違法性,就不可能具有法益侵害性。因此,超越刑事違法性的法益侵害性是不被承認的,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見,法益侵害性雖然是對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的闡述,但它仍然受到犯罪的刑事違法性的限制。在這個意義上說,法益侵害性是刑事違法范圍內的法益侵害性。

    法益侵害具有兩種情形:一是實際侵害,二是危險。實際侵害是指行為對法益造成的現實侵害,例如故意殺人,已經將人殺死,造成對他人生命法益的侵害。危險是指行為對法益具有侵害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實際損害并未發生,但法益處于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因而同樣被認為具有法益侵害性,并具有刑事可罰性。在中國刑法中,大多數行為是因為具有法益侵害的實害性而被規定為犯罪,例如以發生一定的法益侵害結果為法定犯罪構成要件的結果犯就是如此。也有少數行為是因為具有法益侵害的危險性而被規定為犯罪,這種危險包括抽象危險與具體危險。其中抽象危險是指立法推定的危險,在司法活動中毋須認定,只要具有法律規定的行為既可構成犯罪。具體危險是指司法認定的危險,如果不具有這種危險,即使存在法律規定的行為也不構成犯罪。此外,犯罪的預備行為、未遂行為和中止行為,也都是沒有造成法益侵害的實際侵害結果,也是因其具有法益侵害的危險而被處罰。

    應受懲罰性

    應受懲罰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它表明國家對于具有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為的刑罰懲罰。犯罪是適用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如果一個行為不應受刑罰懲罰,也就意味著它不是犯罪。應受懲罰性并不是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消極的法律后果,它對于犯罪的立法規定與司法認定具有重要意義。在立法上,應受懲罰性對于立法機關將何種行為規定為犯罪具有制約作用。某種行為,只有當立法機關認為需要動用刑罰加以制裁的時候,才會在刑法上將其規定為犯罪,給予這種行為否定的法律評價。在司法上,應受懲罰性對于司法機關劃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也具有指導意義。根據刑法第十三條關于犯罪概念的但書規定,某種行為情節顯著輕微的不認為是犯罪。這些不認為是犯罪的行為,也是沒有必要予以刑罰懲罰的行為。因此,是否具有應受懲罰性也是犯罪的重要特征。

    這里應當指出,應受刑罰懲罰與是否實際受到刑罰懲罰,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某一行為如果缺乏應受刑罰懲罰性,就不構成犯罪。但犯罪不一定都實際受到刑罰懲罰。中國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這種免予刑事處罰是以行為構成犯罪行為前提的。這種情節輕微的犯罪行為雖然具有應受懲罰性,但因其不需要判處刑罰而免予刑事處罰。

    構成介紹

    犯罪

    犯罪構成,犯罪構成是指依照中國刑法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構成的特征:

    一、犯罪構成是主體、客體以及主客觀要件的有機整體

    二、犯罪構成是違法性與有責性的的法律標志

    三、犯罪構成是認定犯罪的法律標準(《刑法學》(第三版)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

    中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所規定的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觀、客觀要件的總和。(雖然刑法理論界近年來對這一概念和由這一概念建立起來的犯罪構成體系有諸多質疑,但絕大多數人還是接受了這一概念。)這一概念表明犯罪構成有以下三個特征:

    第一,犯罪構成是犯罪的一系列要件的總和。任何一個具體犯罪構成要件,都包含著許多要件,有刑法總則規定的普遍適用的一些要件,也有分則具體條文對具體犯罪規定的一些要件。犯罪構成不是指其中個別的要件,也不是這些要件的簡單相加,而是這些要件密不可分的有機統一的整體。例如中國刑法第263條的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是搶劫罪。根據這一條的規定,結合刑法總則的一些規定,搶劫罪的犯罪構成,就是下列要件的有機結合:

    (1)搶劫罪侵犯的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2)實施搶劫的行為人必須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實施

    (3)實施犯罪的方法必須是以暴力、脅迫等手段劫取財物

    (4)行為人主觀上是故意犯罪,并且具有非法占有財物的故意。只有這些主客觀要件的統一,才能構成搶劫罪 第二,犯罪構成要件,是指決定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事實特征。這些事實特征是立法者對具體犯罪現象抽象概括后作為認定犯罪的一般標準。任何一個具體犯罪,都可以有大量的事實特征來表現,正是這些事實特征,決定了此犯罪區別于其他一切犯罪。張三的搶劫之所以不同于李四的搶劫,就因為二者的搶劫有許多不同的事實特征存在。但不管張三的搶劫還是李四的搶劫抑或其他人的搶劫,都有一些共性,這些共性既反映了搶劫行為的特點,又反映了搶劫獨特的社會危害性,立法者正是從具體搶劫犯罪的大量事實特征中選擇一些關鍵性的事實特征作為搶劫罪的構成要件。也就是說,并不是一切事實特征都能成為犯罪構成要件。決定某一特征是否為犯罪構成要件的標準,是看其對決定行為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的意義。前文提及的搶劫罪的構成要件,對于表明搶劫罪的性質和社會危害性有決定意義。搶劫罪除那四個要件外,具體搶劫罪的事實特征還有許多,如搶劫犯是男是女,搶劫財物的對象是現款還是物品,搶劫行為實施的地點是在鬧市區還是在偏僻的鄉村,實施暴力時是赤手空拳還是使用了兇器,這些實施特征對偵查破案、獲取訴訟證據或確定刑事責任的輕重進而影響量刑輕重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他們對于構成搶劫罪,都不起決定作用,因而不能成為搶劫罪的構成要件。

    第三,構成犯罪所必需的諸要件,是由刑法加以規定的。也就是說,哪些實施特征可以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是由立法者選擇,通過刑法加以規定的。反過來,只有通過刑法的明確規定,犯罪的事實特征才能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這反映了罪刑法定的要求,說明刑事違法性也是犯罪構成的基本屬性之一。所以,行為是否具備犯罪構成要件與行為是否違反刑法是一致的。這也說明,犯罪構成要件本身不是理論的解釋,而是法定的。

    強奸罪犯罪手段有哪些

    (一)暴力手段,是指犯罪分子直接對被害婦女采用毆打、捆綁、卡脖子、按倒等危害人身安全或者人身自由,使婦女不能抗拒的手段。

    (二)脅迫手段,是指犯罪分子對被害婦女威脅、恫嚇,達到精神上的強制的手段。如:揚言行兇報復、揭發隱私、加害親屬等相威脅;

    利用進行恐嚇、欺騙,利用教養關系、從屬關系、職權以及孤立無援的環境條件,進行挾制、迫害等,迫使婦女忍辱屈從,不敢抗拒的手段。

    (三)其他手段,是指犯罪分子用暴力、脅迫以外的手段,使被害婦女無法抗拒。

    例如:利用婦女患重病、熟睡之機,進行奸淫;以醉酒、藥物麻醉,以及利用或者假冒治病等等方法對婦女進行奸淫。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對強奸罪的量刑作出了規定,即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

    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二)強奸婦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

    (四)二人以上輪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什么是輕微犯罪行為

    輕微犯罪行為認定如下:

    1、行為人在主觀上惡意較小;

    2、行為人在主觀上惡意較小;

    3、使用的犯罪工具、犯罪時間、地點等不具有明顯犯意;

    4、悔罪態度良好;

    5、具有退贓、自首、立功等情節的。

    認定犯罪事實發生方法如下:

    1、犯罪事實,是指犯罪構成要件的各項基本事實情況,查清犯罪事實就是要查明何人在何種心態支配之下,針對何種對象實施了危害行為,并造成了何種危害結果,侵犯了何種合法權益;

    2、犯罪的性質,是指犯罪行為的法律性質,即一個危害社會的行為經由法律規定并通過審判機關確認的犯罪屬性,表現為行為人的行為構成什么罪,應定什么罪名;

    3、犯罪情節,一種是定罪情節,即影響犯罪性質的情節,它是構成犯罪的必備要素,另一種是量刑情節,是指犯罪構成基本事實以外的其他影響和說明犯罪社會危害性程度的各種事實情況。

    4、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是指犯罪行為對社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損害結果的程度。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社會危害性程度大小是區分罪與非罪、罪輕與罪重以及由此而定的對犯罪分子是否適用刑罰、如何適用刑罰的重要根據。

    綜上所述,輕微犯罪行為指犯罪手段上、行為、方法、對象、動機、犯罪后的態度、后果、對侵害后的賠償、被害人的諒解程度等或是剛達到犯罪起點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七條

    【非刑罰性處置措施】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律師投稿,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于本網聯系,我們將予以及時更正或刪除。【在線反饋】

    夫妻房產轉化為個人財產的方法是什么

    夫妻房產轉化為個人財產的方法:夫妻二人可以簽訂房產過戶協議,把房產過戶到一方名下,然后另一方主動放棄對房產享有的所有權,并到公證處就自己放棄房產所有權的行為辦理公證手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條 下列財 ...
    2023-11-03 14:59

    什么是犯罪方法,什么是犯罪手段

    (二)客觀要件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傳授犯罪方法的行為,即以語言、文字、動作或者其他方式方法將實施犯罪的具體經驗、技能傳授給他人的行為,行為人構成本罪,所傳授的必須是犯罪方法,另一方面,根據行為人傳授的不同性質的犯罪方法,被傳授 ...
    刑事
    411熱度

    夫妻離婚對保險的分割方法是什么

    夫妻離婚對保險的分割方法是保險是夫妻個人財產的,依法不予分割,歸投保人個人所有;保險是夫妻共同財產的,離婚時,雙方協議分割,協議不成的,由法院根據保險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對保險的分割問題依法作出判決。 ...
    2023-11-02 15:08

    追討債務的方法有什么

    追討債務的方法包括:協商、調解、仲裁或者訴訟等,如果當事人要提起訴訟,需要準備好起訴狀以及與案件相關的證據材料遞交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還需要注意滿足起訴的法定條件。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
    2023-12-14 16:26

    2022年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及計算方法(2022年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及計算方法河南省)

    減少的收入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五倍(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康復費等因殘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繼續治療所必需的費用,以及 ...
    法律
    622熱度

    追討債務的方法有哪些

    追討債務的方法有協商、調解、仲裁或者訴訟等,如果當事人要提起訴訟,需要準備好起訴狀以及與案件相關的證據材料遞交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還需要注意滿足起訴的法定條件。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 ...
    2023-11-17 16:11

    工地欠款起訴多久能拿到錢(討要工程款的最快方法)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一、拖欠工資起訴后多久可以拿到工資拖欠工資起訴后3-6個月可以拿到工資,相關部門在適用于普通程序審理的問題案件,都會在立 ...
    法律
    501熱度

    被脅迫參加犯罪需還要負刑事責任嗎

    被脅迫參加犯罪是需要負刑事責任的。被脅迫參加犯罪的屬于脅從犯,根據法律規定,對于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因此,雖是被脅迫參加犯罪,但也要承當相應的刑事責任。而在共同犯罪人中,脅從犯所擔負的刑事責任是最小的 ...
    2023-12-08 14:56

    房貸逾期多久房子會被收回(逾期無力還款最佳處理方法)

    房貸逾期銀行不會立馬起訴,所以房子也不會被立馬收回,通常房貸逾期短期內銀行會進行催收,包括短信、電話、上門等方式催款,還可能聯系貸款人的家里人或者朋友圈的人,主要目的還是讓貸款人趕緊還款,房子貸款逾期多久法院拍賣房貸逾期三個月左右 ...
    法律
    525熱度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是三類犯罪嗎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是三類犯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 ...
    2023-11-15 15:30

    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是什么意思(追訴時效過了是不是就沒罪了)

    犯罪已過法定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法律分析】追訴時效是針對犯罪人的時效,犯罪已過法定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什么意思追訴時效,是指刑事法律規定的,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 ...
    法律
    569熱度

    被繼承人的債權的繼承方法是怎樣的

    被繼承人的債權的繼承方法:優先進行遺囑繼承;沒有留下遺囑的,按照法定繼承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后, ...
    2023-10-20 15:25

    侵占股東權益涉及什么犯罪

    股東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股東濫用公司法人 ...
    法律
    205熱度

    被治安拘留過能開無犯罪證明嗎

    被治安拘留過能開無犯罪證明。治安拘留不是刑事處罰,而是屬于行政處罰的一種,因此治安拘留不會留下犯罪記錄。沒有經過法院開庭審理、宣判有罪的法律程序,都可以開出無犯罪記錄證明。因此,被治安拘留過的當事人可以到公安機關開無犯罪記錄證明。 ...
    2023-11-23 17:17

    離婚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與方法(先提出離婚的一方會有什么損失)

    夫妻離婚財產分割的基本規則法律分析:夫妻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原則為:1、首先是可以由夫妻雙方協商處理的,雙方可以達成共同財產分割協議,2、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會根據共同財產的具體情況,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 ...
    法律
    89熱度

    被宣告假釋的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有違法行為,如何處理

    被宣告假釋的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有違法行為的,應當撤銷假釋,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并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八十六條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應當 ...
    2023-11-29 16:27

    借錢不還有欠條怎么辦最有效的方法(借錢不還有借條怎么辦最有效的方法)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條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有借條有手印不還錢怎么辦有借條有手印不還錢怎么辦根據具體 ...
    法律
    527熱度

    快遞公司拖欠工資找哪個部門投訴(討要工資最快最狠的方法)

    不同快遞公司投訴方式不同,如果聯系快遞公司無果,可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進行投訴,郵政業消費者申訴專用電話為12305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 ...
    法律
    12熱度

    借名貸款是否構成犯罪(借名貸款是否構成犯罪,多少是大)

    借名貸款是用戶本人知情,另一方使用用戶的名義去申請貸款,這樣雙方都需要承擔還款的責任,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辦理農戶貸款時,在名義借款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虛構或采取不正當手段,借名義借款人的個人信息資料取得貸款,借名貸款怎么處理法律分析 ...
    法律
    202熱度

    訴訟時效的計算方法(訴訟時效的計算方法可以約定嗎)

    訴訟時效的時間是怎么計算的訴訟時效的時間是怎么計算視情況而定:1、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權請求權,從期限屆滿之日的第二天開始起算,民事訴訟時效什么時候開始計算訴訟時效的具體起算時間包括:1、定有履行期限的合同債權請求權,從履行期限屆滿時 ...
    法律
    705熱度

    工程款拖欠多久可以起訴(討要工程款的最快方法)

    綜上所述,拖欠8年工程款的,當事人還能起訴,根據法律規定,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如果當事人在訴訟時效經過后向法院起訴,對方可以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
    法律
    413熱度

    超過三年訴訟時效可以不還嗎(逾期無力還款最佳處理方法)

    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訴訟時 ...
    法律
    993熱度

    借款人和擔保人都無力償還怎么辦(逾期無力還款最佳處理方法)

    貸款人和擔保人都無力還款怎么辦法律分析:貸款人和擔保人貸方都無力償還貸款的,起訴后,法院會根據審理情況,依法判決貸款人歸還貸款、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替人擔保借款人無力償還怎么辦在擔保人無力償還借款的,經債權人同意可以分期還款或是延 ...
    法律
    421熱度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无码永久免费AV网站|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高清|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视频| 最近的2019免费中文字幕|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www中文|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高清无码毛片|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一高潮|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