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導致合同遲延履行是否可以免責(合同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一方可以免除違約責任的情形有( )。
【答案】:A、B、E
本題考查違約的免責事由。違約的免責事由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不可抗力。《民法典》第590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這表明:并不是所有不可抗力的發生都能構成違約的免責事由,只有不可抗力影響到合同的履行時才可以免責。只有當不可抗力發生在合同履行期內,才能構成免責事由。(2)受害人的過錯。受害人對違約行為或違約損害后果的發生或擴大存在過錯。(3)免責條款。即合同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免除其在將來可能發生的違約責任的條款。但下列免責條款無效: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若出現不可抗力則可以免責嗎
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約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來合同責任的條款。
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后發生的,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觀現象。不可抗力的范圍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自然災害。如地震、臺風、洪水、旱災、海嘯等。
(2)政府行為。這主要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以后,政府當局頒布新政策、法律和行政措施而導致合同不能履行。
(3)社會異常事件。這主要是指一些偶發的事件阻礙合同的履行,如戰爭、罷工、騷亂等。
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并不當然都是全部免除違約責任,而應視不可抗力的影響程度和給債務人造成的困難程度來分別處理。如果不可抗力已使合同債務人的履行成為不可能,則應解除合同,并免除違約方的違約責任。如果不可抗力只造成合同債務人的履行部分不能,則應變更合同關系,免除違約方的部分違約責任;如果不可抗力僅造成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暫時困難,則可要求債務人遲延履行,但免除遲延履行的違約責任。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在下列兩種情形下不能因不可抗力而免責:
(1)金錢債務的遲延履行。在金錢債務未能及時履行時,無論遲延履行因何種原因引起,債務人都負遲延責任。
(2)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負有通知義務和提供證明的義務。
(1)通知義務。在不可抗力事件發生以后,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的,應及時向對方通報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遲延履行、部分履行的事由,從而讓對方能夠及時采取措施減少合同不能履行而造成的損失。
(2)提供證明的義務。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當事人還要在合理期限內向對方當事人提供有關不可抗力事件的證明。如果當事人怠于實施這些行為,造成對方當事人損失的,仍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遲延履行合同后遭遇不可抗力違約責任可以免除嗎
法律分析: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八十二條 履行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請求對方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八十五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遲延履行合同后遭遇不可抗力違約責任是否可以免除
法律分析: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由此可見,如果當事人遲延履行合同后遭遇不可抗力的,違約責任不能免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第一百一十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由此可見,如果當事人遲延履行合同后遭遇不可抗力的,違約責任不能免除。
不可抗力免責的法律規定
《民法典》第590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由于上述規定不夠具體、明確,司法實踐中一些地方對"免除責任"的范圍作了擴大,從而損害了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一、不可抗力因素的免責范圍是什么
我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五百九十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由于上述規定不夠具體、明確,司法實踐中一些地方對“免除責任”的范圍作了擴大,從而損害了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定不可抗力的免責范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把握:
1、不可抗力免除的責任僅限于違約責任。不可抗力作為違約責任的法定免責條件,是現代各國法律的通例。例如《法國民法典》第1148條規定:“如債務人系因不可抗力或事變而未履行給付或作為債務,或違反約定從事禁止的行為時,不發生賠償損害的責任”。因此,我們在界定“免除責任”的范圍時也應作相類似的理解,不能任意擴大。譬如買賣合同中賣方收取定金后遭遇不可抗力,致合同不能履行,賣方可免除雙倍返還定金的違約的責任,但不能擴大到賣方返還原定金的義務也可以一同免除。
2、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不當然是全部免除違約責任。應視不可抗力的影響程度分別處理:如果不可抗力已使合同債務人的履行成為不可能,則應解除雙方當事人的合同,并免除債務人的違約責任;如果不可抗力只造成合同債務人的履行部分不能,則應變更合同內容,免除違約方的部分違約責任;如果不可抗力僅造成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暫時困難,則可要求債務人遲延履行,但免除遲延履行的違約責任。
3、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當事人怠于履行通知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仍應承擔違約責任。我國合同法規定,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當事人應將不可抗力的事實及時通知對方當事人,并應提供有關機構關于不可抗力的有效證明。
二、不可抗力如何認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某一情況是否屬不可抗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加以認定:
1、不可預見性。法律要求構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須是有關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對這個事件是否會發生是不可能預見到的。在正常情況下,對于一般合同當事人來說,判斷其能否預見到某一事件的發生有兩個不同的標準:一是客觀標準,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合同當事人就應預見到;如果對該種事件的預見需要有一定專門知識,那么只要具有這種專業知識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預見到的,則該合同的當事人就應該預見到。另一個標準是主觀標準,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條件如年齡、智力發育狀況、知識水平,教育和技術能力等來判斷合同的當事人是否應該預見到。這兩種標準,可以單獨運用,但在多種情況下應結合使用。
2、不可避免性。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盡管采取了及時合理的措施,但客觀上并不能阻止這一意外情況的發生,這就是不可避免性。如果一個事件的發生完全可以通過當事人及時合理的作為而避免,則該事件就不能認為是不可抗力。
3、不可克服性。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當事人對于意外發生的某一個事件所造成的損失不能克服。如果某一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過當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那么這個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事件。
4、履行期間性。對某一個具體合同而言,構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須是在合同簽訂之后、終止以前,即合同的履行期間內發生的。如果一項事件發生在合同訂立之前或履行之后,或在一方履行遲延而又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時,則不能構成這個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
構成一項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必須同時具備上述四個要件,缺一不可。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是否需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主觀:
不可抗力是當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時的法定免責事由,但當事人主張免責,應當注意以下方面: 1、不能履行合同包括完全不能履行部分不能履行和不能按期履行。如果不可抗力只導致部分不能履行,其他部分仍應履行;如果只是影響按期履行,當事人仍應適時履行。 2、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不是發生不可抗力就可以主張免除全部責任,只是確受其影響而不能履行的部分才能免責。 3、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而仍應承擔 違約責任 。 4、法律對遇不可抗力也不能免責有特別規定的,依照該規定不能免責。如在客運合同中,承運人對因不可抗力造成旅客人身傷害的,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客觀:
根據《 民法典 》第180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 民事責任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