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無效有什么樣的法律后果(合同無效的后果)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一般來說,只要當事人雙方簽訂了合同,合同就應該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合同若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從而不發生法律效力的話是無效的,比如一方在脅迫下被迫簽訂的,這一份合同就是無效的。那么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有什么呢?下面整理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為大家答疑解惑。一、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1、返還財產
返還財產,是為了使無效合同雙方的財產關系恢復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因無效合同取得的財產,原標的物存在的情況下,應將原物返還。如果原物不存在,根據《合同法》規定,在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時,應當折價賠償。折價賠償,具體應當按照所一方當事人所取提的財產的價值進行折算,以金錢的方式對對方當事人進行補償的責任形式。
2、賠償損失
賠償損失,要按照過錯的標準承擔賠償責任。有過錯的一方,要賠償對方的損失;雙方均無過錯,則依各自過錯輕重、主次、程度來分別承擔各自相應的賠償經濟損失責任。這里的“過錯”是指雙方簽訂合同時的過錯,即雙方因為這種過錯而簽訂了不應簽訂的合同。
3、收歸國有或返還集體、第三人
無效合同由于違法了法律法規,一般都可能導致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法律是保護合法行為,制裁違法行為的,因此法律除了要保護沒有過錯的當事人的利益不因合同無效而受到損害,同時還要強制對合同無效負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這種責任有時會超出民事責任的范疇,行為人可能要承擔行政甚至是刑事責任。
二、無效合同的特征
1、具有違法性
所謂違法性,是指違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
2、具有不履行性
不履行性是指當事人在訂立無效合同后,不得依據合同實際履行,也不承擔不履行合同的違約責任。
3、無效合同自始無效
無效合同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國家不予承認和保護。一旦確認無效,將具有溯及力,使合同從訂立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以后也不能轉化為有效合同。
三、無效合同的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以上就是整理的關于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的全部內容。根據法律規定可以得知,合同被認定無效后的法律后果主要有返還財產、折價補償、賠償損失等三種法律主要的后果。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有: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訂立合同,雙方當事人應以平等主體身份,協商約定,其合同中約定的每一條款,都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的表示,一方以欺詐的方式,在對方當事人不明其具體情況下和受一方當事人脅迫,在無奈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不是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其合法權益肯定會因此而受到損害,這種合同不受法律保護,是無效的。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為達到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而事先達成某種協議或默契而訂立的合同,是不受法律保護的違法合同,是無效的。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合同的形式、內容、格式都是合法的,但其訂立合同的目的是非法的,是以合法的形式掩蓋其非法的目的,如以合法的買賣合同掩蓋其非法占有的目的的合同,是無效合同。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訂立這種合同的當事人,其目的是為滿足自己的私利,其危害性是破壞了社會經濟秩序,侵害國家、集體和公眾利益,以損害公眾利益為目的的合同是無效合同。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所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是指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中的強制性規定和違反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不是指地方制定的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如下:
1、返還財產。返還財產是在合同被依法裁定無效或被撤銷后,雙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都享有的請求對方返還自己投入的財產權,而接受的一方則依法負有返還的義務,要求返還的權利和應返還的義務,是指雙方均應恢復合同履行前的狀況而絕不是指未履行合同的損失。
2、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是指合同被依法裁定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所遭受的損失。
賠償損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負有返還義務的一方不能返還財產的情況下,通過賠償損失的方法恢復合同履行前的原狀;另一種因合同被裁定無效或被撤銷后雙方所受的損失,按責任大小承擔賠償的比例。
3、行政處罰。合同在無效的情況下,可能產生追繳財產,被課以行政罰款等處分。如果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是出于惡意串通,以損害國家、集體、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為目的,因此而取得的財產屬非法所得。非法所得應依法追繳,并課以相應的行政處罰,情節嚴重,觸犯刑律的,應追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你知道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了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確定不發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主觀:
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是:
1、無效的合同自始無效;
2、合同被依法認定無效的,當事人應當返還原本就該合同取得的財產,如果無法返還或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
法律客觀:
《 民法典 》第157條: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在合同交易中,我們會遇到各種障礙,比如合同無效等等情形。而當合同出現無效情形時,合同無效后可能會產生: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經濟損失、追繳財產等法律后果。那么具體如何產生?合同雙方的當事人應該如何救濟呢?接下來,我為您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我能夠幫助到您。
一、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三種:
1、返還財產,合同被確認無效后當事人依據該合同所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對方。
2、賠償損失,合同被確認無效后,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經濟損失。
3、追繳財產,對于違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無效合同,如果當事人雙方都是故意的,就應當將雙方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如果只有一方是出于故意的,那么故意的一方應將從對方取得的財產返回給對方;非故意的一方已經從對方取得的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應收歸國家所有。同時,在追繳故意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時,要注意保護非故意一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也就是說非故意一方的合法財產是不能追繳的。
二、合同無效的其他條款的效力
1、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合同認定為無效,不一定相關的條款也無效,一般合同簽訂的條款根據具體的情形進行判定。比如建設施工分包合同中違法轉包情形,可能存在實際施工人的情形,而實際施工人的工程款一般在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是可以進行追償的。如果認定合同無效,而導致整個合同效力喪失,那么實際施工人就不享有了收款的權利,造成了弱勢群體權利的喪失,容易造成社會不穩定以及建設工程支付苦難,市場經濟得不到保障的局面。
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法律主觀:
合同被認定無效后,雙方當事人可能需要承擔以下法律后果:
1、返還財產,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后,對已經交付給對方的財產,享有返還財產的請求權,對方當事人對于已經接受的財產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返還的應是原物,原來交付的貨幣,返還的就應當是貨幣。原來交付的是財物,就應當返還財物。
2、折價補償,就是在因無效合同所取得的對方當事人的財產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時,按照所取得的財產的價值進行折算,以金錢的方式對對方當事人進行補償的責任形式。
3、賠償損失,當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后,如果由于一方或者雙方的過錯給對方造成損失時,還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有過錯,雙方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4、其他后果。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包括什么
法律主觀:
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了以下方面:,1.返還財產,包括單方返還和雙方返還;,2.折價補償,當財產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時,按照所取得的財產的價值進行折算進行補償;,3.賠償損失,一方當事人因合同受到損失,另一方當事人對此有過錯時,應賠償受害人的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國家政策合同終止的合同不屬于無效合同。合同終止,是指因發生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情況,使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使合同的法律效力終止。,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因為,合同終止只是使合同關系向將來消滅,并不溯及力,因此不產生恢復原狀的法律后果。因為國家政策合同終止的合同不屬于無效合同,無效合同是指成立時就不符合法律規定生效要件的合同。,合同無效的情形包括:,1.合同當事人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2.合同存在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3.合同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或者公序良俗;,4.合同意思表示虛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民法典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三種:
(一)返還財產。合同被確認無效后當事人依據該合同所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對方。
(二)賠償損失。合同被確認無效后,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經濟損失。
(三)追繳財產。對于違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無效合同,如果當事人雙方都是故意的,就應當將雙方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
返還財產。合同被確認無效后當事人依據該合同所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對方。因為無效合同從開始就無效,所以返還財產就是使當事人的財產關系恢復到合同簽訂以前的狀態。也就是說,是誰的財產就應當歸還給誰。如標的物已消耗、損壞或滅失,或者已被善意的第三人合法取得而不能返還時,則可用賠償經濟損失的辦法進行抵償。
賠償損失。合同被確認無效后,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經濟損失。如果雙方均有過錯,那么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是指承擔因自己的過錯責任而造成的損失,即指雙方當事人按照責任主次、輕重,分別承擔經濟損失中與自己責任相應的份額,而不是各自承擔自己的損失,也不是平均分擔損失。
追繳財產。對于違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無效合同,如果當事人雙方都是故意的,就應當將雙方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如果只有一方是出于故意的,那么故意的一方應將從對方取得的財產返回給對方;非故意的一方已經從對方取得的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應收歸國家所有。同時,在追繳故意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時,要注意保護非故意一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也就是說非故意一方的合法財產是不能追繳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合同被認定無效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合同被認定無效后的法律后果主要如下:
1、返還財產。
反還財產,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后,對已經交付給對方的財產,享有返還財產的請求權,對方當事人對于已經接受的財產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
2、折價補償。
斤價補償是在因無效合同所取得的對方當事人人的財產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時,按照所取得的財產的價值進行折算,以金錢的方式對對方當事人進行補償的責任形式。
3、賠償損失。
當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后,如果由于一方或者雙方的過錯給對方造成損失時,還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此種損害賠償責任應具備以下構成要件:
(1) 有損害事實存在
(2) 賠償義務人具有過錯。這是損害賠償的重要要件。
(3) 過錯行為與遭受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
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有過錯,雙方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方當事人因合同無效,受到損失,另一方當事人對此有過錯時,應賠償受害人的損失,這種賠償責任是基于締約過失責任而發生的。這里的“損失”應以實際已經發生的損失為限,不應當賠償期待利益,因為無效合同的處理以恢復原狀為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典法》
第一百五十五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