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紙質合同具備法律效益
紙質合同怎么寫具有法律效益
只要雙方同意合同書上的內容并在上面共同簽字的,就具有法律效力,對雙方都有拘束力。合同書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2、標的; 3、數量; 4、質量; 5、價款或者報酬; 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7、 違約責任 ; 8、解決爭議的方法。 《 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條: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范文本訂立合同。
紙質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紙質合同有法律保護。只要雙方具有相應的 民事行為能力 ,協議內容是雙方真實意愿的體現,且內容合法,經過雙方簽名確認后就是合法有效的,具 有法律效力 。根據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第四百六十五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第四百九十條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第四百六十五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百九十條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紙質合同有法律效應嗎
有,協議的載體可以是一張紙。只要雙方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協議內容是雙方真實意愿的體現,且內容合法,經過雙方簽名確認后就是合法有效的,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什么樣的合同才是合法有效的
什么樣的合同形式合法有效
1、訂立合同的當事人有合法資格
自然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其中,個體工商戶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并在核準登記的業務范圍內訂立合同。
法人應當具備國家法律規定的法人條件,并依法取得法人資格。其中企業法人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并在核準登記的業務范圍內訂立合同。法定代表人是法人單位的合法代表人,全權代表法人對外訂立合同。法定代表人簽訂合同時,應當出示身份證明以及法人營業執照或法人項目證明。
其他組織(非法人組織,包括法人的分支機構、個人獨資企業及合伙企業等),也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其他主管機關核準登記,取得合法資格。這些組織的負責人依法代表本單位對外簽訂合同。
2、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沒有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
意思是當事人將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愿表現于外部的行為,應當是當事人自主、自由、自愿地表達的真實意志。只有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對合同的內容表達了其真實的意思,合同才受法律保護。因此,通過欺詐、脅迫等手段迫使對方當事人進行不真實的意思表示而訂立的合同,或者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利用合同規避法律和行政法規的適用,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均無法律效力。
3、合同的內容、形式和訂立程序不違法(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如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從事的活動),法律、法規規定必須采用特定形式或必須經過公證、鑒證或批準、登記后才能生效的合同,必須符合特定的形式或履行特定程序才能生效。
根據《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準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準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二、效力待定合同何時生效
效力待定合同因追認而成為有效合同,但合同何時發生效力法律并沒有具體規定。學理通說認為,合同溯及于成立之時發生效力。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追認通知并非訂立新合同的行為,而是對既有合同的補正;二是,根據《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的規定,追認行為不應產生合同的第二個生效時間;第三,該方案能公平地保護當事人的利益 。
三、哪些合同的效力是待定的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百七十一條和第51條規定了三種效力待定合同:
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超越其行為能力所訂立的合同。指的是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與其年齡、智力或精神健康狀況不相適應的合同,且該合同不是純獲利益的合同。
2、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無權代理有三種情形:
⑴沒有代理權而簽訂的合同。即簽訂合同的人根本沒有經過被代理人的授權,而私自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簽訂合同。
⑵超越代理權而簽訂的合同。即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存在代理關系,但代理人擅自超越被代理人的授權范圍與第三人簽訂合同。
⑶代理權終止后簽訂的合同。 即簽訂合同的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原來存在代理關系,但由于代理期限屆滿、代理事務完成或被代理人終止委托關系等原因,其與被代理人之間的代理關系已不復存在,但仍以代理人的身份與第三人簽訂合同。
3、無處分權人訂立的處分他人財產的合同。即行為人處分的財產屬于他人所有且行為人不具有處分權。如承租人將租賃物轉賣,保管人將保管物出賣等。這里的處分指法律意義上的處分,即財產權利的流轉或設置,如財產的轉讓、贈與,在財產上設定抵押權、留置權、地役權等。總的來說,合同只要不違法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就會被認定有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二條 【合同生效時間】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準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準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什么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應
法律分析:具備以下條件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1、簽訂合同的雙方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簽訂合同的雙方意思表示真實;3、該合同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且不違背公序良俗。滿足條件的合同依法成立,受法律保護,且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什么樣的協議書在法律上有效
合同只要體現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合同約定事項不違反法律法規和行政強制性規定,不違反公序良俗,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依法成就的合同就產生法定約束力。簽定合同或協議的當事人需是雙方或多方,而不能是單方所為,經過平等、自愿協商而訂立。簽訂的主體是有資格的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內容能夠正確認識,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簽訂相關合同、協議。簽定的合同、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律和行政強制性規定與反公序良俗。合同或協議內容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書面形式簽訂合同,包括一下條款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什么樣的協議書法律保護
首先約定的事項要合法,其次簽訂的主體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后,簽字生效。只有這樣的協議書才算法律保護。合同對當事人的一般拘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合同的效力體現為雙主事人訂立合同的效果意思產生的法律效力,每一個合同的效力都是特定的,各個合同之間的效力都是不相同的。